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243265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小学学优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龙虎塘中心小学 张华琴摘 要本文在深刻分析当前学优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学优生心理上的一些缺陷,究其根源,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内因表现为优越感强、高傲妒嫉、抗挫力弱等。外因表现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思想上偏信偏爱、管理上忽视放松。针对学优生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优生教育,应该采取的基本教育对策,如:讲究教育策略、加强挫折教育、适当降低期望值、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关 键 词小学,学优生,问题,教育对策目录一、点击 “学优生”提出问题(第2页)二、剖析“学优生”追根溯源(第3页)三、教育“学优生”培养“全人”(第5页

2、)前言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式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的关爱和期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烛光。合格的教师是不会以学生的智商高低、家庭条件、家长社会地位和学习成绩的优劣而区别看待。因为每个人的禀赋、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都不会相同,所以,各人的长处、缺点也会不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公平、公正,从而促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生活充满兴致,对未来有所期待。正文:一、点击 “学优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学优生?本文所指的学优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近年来,在各类新闻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浙

3、江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徐某,是大家眼中的优秀学生。从跨进小学校门那天起,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仅仅因为数学考了90分,名次降为班上的第五名,自杀身亡。据了解,他的语文成绩是98分,仍是班上最高的。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好学生”究竟怎么了?这些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竟然成了问题儿童?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学优生身上的缺点不容易被发现,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太突出。学优生由于优点十分明显,往往给人十分鲜明的印象,这样就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反映,认为学优生什么都好,而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不易发现。也正是因为“好学生”身上的

4、“好”,使“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发生在学优生身上的一系列不良事件提醒我们对学优生的教育不容忽视。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优生的思想工作难做,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效应。的确如此,学优生养尊处优,易形成虚荣、自傲、嫉妒等心理,使教师的思想工作难度倍增。花费心血最多的莫过于对学优生的指导和对后进生的帮助,然而收获却不尽相同。学优生步步升高,离开学校以后,不少人看见老师“敬”而避之,甚或形同路人;后进生虽没有学优生那样“飞黄腾达”,但他们见了老师却热情主动,礼貌有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的确,班级中学习成绩的佼佼者,他们中不乏有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但学习上的学优生,不一定都是思想品德、

5、行为规范方面的“学优生”,加上家庭中对独生子女的娇惯,使不少学习上的尖子生成了人格不健全的孩子,出现了这样或那样诸多问题,重者成了老师身旁的一枚“定时炸弹”。因此,加强对学优生的教育管理,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二、剖析“学优生”追根溯源学优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源,无外乎是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在起作用。从他们的本身看:1、优越感强优越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长处。由于成绩、表现好,学优生往往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同学朋友的羡慕。这种特殊的待遇极易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被滋生优越感,形成只爱受表扬,不愿接受批评的习气,产生蛮横无理、虚荣、爱出风

6、头等不良品质。这样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上就会产生片面性,特别是当外界评价超过自己的实际时,就会形成虚荣心理。而一旦老师或同学指出其不足或错误,又表现得非常敏感,不是虚心改正,而是固执已见。像一些报上登载的学优生未考上理想的学校而轻生的悲剧,很显然是学优生虚荣心在作崇的结果。2、高傲妒嫉学优生具有不甘落后,争取好胜的特点。成绩好、能力强是他们的优点。但是有的学优生却随之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高傲,具体表现为惟我独尊。妒嫉,表现在他们总想比别人强一截,高人一头。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有时会搞知识保密,甚至打击别人。 3、抗挫力弱由于小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有定型,特别是在当今这样的年代

7、,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像冲击波,一阵阵波及并非世外桃源的校园,他们觉得什么都新奇,什么都想接触,他们容易轻听轻信,缺乏慎重思考。顺利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瞧不起其他同学,以致听不进不同意见,慢慢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先进行列中掉了队;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觉得万事皆休,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不严,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客观因素。1、思想上偏信偏爱。学优生在智力、学习成绩方面确实相对优秀,但他们在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争强好胜、高傲自大,当他们的目标、需要和行为受到某种挫折时,情绪更容易消沉低落,甚至与

8、学校、老师消极对抗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或未被老师和家长发现,或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可爱的小毛病”。班主任对学优生身上的缺点往往视而不见,或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对同学反映学优生的问题往往以为是同学对他们的嫉妒,吹毛求疵。课堂上一个同样的问题后进生回答不出来就是糟糕,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而学优生回答不上来却怎么也不会认为是问题。2、管理上忽视放松。我们平时教育过分看重成绩,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对成绩的关注上。我们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对如何做好学优

9、生的管理教育却重视不够。往往是督促学习、交待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总以为他们的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好自己。放松教育管理,还表现在对他们的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教育引导。按照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当环境赋予某个人特殊意义的时候,这个人就必须按照这个方向努力,并按照这种要求压抑自己的个性,约束自己的行为,服从环境的安排。当那些所谓的“学优生”被冠上这一称号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成为老师和家长所希望的那样,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发展为一种强迫性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又导致了压抑的心理,甚至反叛的心理。 三、教育“学优生”培养“全人”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例外,如果

10、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他们也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学优生的管理教育,必须加强。1、讲究教育策略有的学优生把分数看得很重,得了高分骄傲自满,为获取高分而弄虚作假;为保持高分,担心其他学生超过自己,而将知识保密等等。这些都是学习目的不明、缺乏学习动机的表现。为此,教师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他们端正学习动机,帮他们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在学习上可以给这些同学开“小灶”,在课余时间做些竞赛题,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教师应经常、适时和学优生谈心、沟通,有意识地向他们传达一些观念,如平等、服务、奉献、献爱心等等;有意识地引导学优生的人际交往,经常了解学优生与

11、其他同龄伙伴的关系,善于了解学优生在同龄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出来的品质。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帮助学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绝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而对他们在某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和错误有所迁就,相反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这样,才能铲除特殊化和虚荣心的土壤,创造更有利的成长条件,使他们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前进。表扬要掌握分寸;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指出。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对待批评的承受能力,使其胸怀更宽阔。在对学优生的教育工作中,切忌害怕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威信而袒护他们的错误,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挨批评总是不好受的,尤其是学优生,他们心

12、高气傲,争强好胜。如批评不当,即使批评的有理,也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批评的最佳时机是在学优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患之时,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产生强烈的改正缺点的欲望。教师在这个时候对之循循善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要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别林斯基说过:“充满爱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的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会让人心情舒畅。”在教育学生时,注意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不使用激烈的措辞,不采取粗暴压制的方法,在事实面前,讲道理,使学生心服口服。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

13、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为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优生采取暗示教育尤为重要。所谓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者某种符号,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者的方式去活动。暗示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以无批评地接受为基础。“学优生”的自尊心往往比较强,因此暗示不失为优等群体学生中的有效教育方法,并能达到立竿见影之目的。如:班干部与学生发生矛盾时,老师有意提醒道:“班干部不会和同学一般见识吧。”那班干部立刻收敛,表现出了大度。再如:学优生受到挫折情绪低落时,老师一方面对其情绪波动不公开化,以免挫伤其自尊心,使他一蹶不振;另

14、一方面在学生面前大大表扬另一名受到挫折而照样积极进取的学生。用诱导的方法,暗示他要重新振作起来,改正缺点,加倍努力,定能获得成功。总之,在“学优生”中,老师用爱心铸造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手势、每一次行动不仅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面且是诱导他们自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有时候也不能昧的旁敲侧击,采取一些“冷处理”。冷落教育法是指用暂时撤消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知道老师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满意、不高兴,从而间接地表明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使学生中止不良行为的方法。“学优生”习惯于对自己宽容、原谅。所以,若他们做了错事而没有受到惩罚,就等于强化了他们的不良行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肆

15、无忌惮。因此,对“优越感”甚强者采取冷落教育法是很有必要的。如:在他们自以为是、目无一切、又急于表现时,可以采取视而不见,少一点关注,少一定宠爱,保持一段距离的态度使用“冷落”教育法时,教师一定要态度明确而坚定,在一定的时间里对学生不理睬。使他们不仅感受到老师在“冷落”自己,而且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冷落”自己。当然,“冷落”教育并不是真的不爱学生了,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冷落中懂得分清好坏、是非、善恶、美丑“冷落”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惩罚。使用“冷落”教育要慎重,要本着极个别的原则,更要选择那些平时已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并能在精神上承受得住“冷落”的学生。如不然,会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总之,通过“冷落

16、”教育,使受教育者体会到老师在对他的关注和情感投入上的“冷落”,自己有一种“失落”感。从而使其在“冷落”和“失落”中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自省、自我教育之目的。2、加强挫折教育要让学优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经受困难的考验,要根据他们的特长分配一定的班队工作,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干,也可以教育他们在工作中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学习与工作、权利与义务、责任与荣誉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与活动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群众和集体的力量,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提高集体荣誉感和为同学服务的自觉性。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对学优生进行批评教育,尤其要注意方法的可接受性,讲究教育的艺术。如曾有一学生,在班内担任一定的职务,曾一度认为自己天资聪颖,成绩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