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86058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03-7-19 作者:赵法箴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如德国镜鲤、白鲫、革胡子鲶、蟾胡子鲶、卡特拉鱼、虹鳟、红鲍、绿鲍、罗非鱼、俄罗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巨藻、异枝麒麟菜、褐首鲶、沟鲶、尖吻鲈、加州鲈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英国大菱鲆、美国红鱼、美国条纹鲈、日本红鳍东方等。且绝大多数已形成了产业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强调了

2、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主要养殖种类 l 、甲壳类 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 30 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三大养殖虾类,其它一些较重要的养殖品种还有: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小褐对虾、白对虾、巴西对虾、桃红对虾、西方对虾、南方白对虾、加州对虾、食用对虾、蓝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另外,近几年许多淡水虾类和海淡水蟹类如红螯螯虾、雅比虾、麦龙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据缘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龙虾类等。 2 、鱼类 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重要种类有:虹鳟、银鲑、大西洋鲑、褐鲑、大

3、西洋首鱼、红姑鱼、海鲑、条纹鱼、鲶鱼、鳅、鳗鲡鱼、石斑鱼、大西洋鲽、遮目鱼、条纹鲻、线鳍西鲱、红笛鲷、军曹鱼、兰鳍金枪鱼、黄条、罗非鱼、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金鲷、花鲈、尖吻鲈等。 3 、贝类 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 30 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大扇贝、皇后扇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珍珠贝、菲律宾蛤仔、皱织盘鲍、杂色鲍、硬壳蛤、缢蛏等。 正在研究和开发养殖的贝类有:绿鲍、滑顶薄壳鸟蛤、密鳞牡蛎、)巴西牡蛎、紫枢扇贝、圆扇贝、墨西哥湾扇贝、短颈蛤、砂海螂、地鸭蛤、剃刀蛏、长竹蛏、大砗磲、鳞车磲、砗蚝、

4、奶油蛤、又蛤、黄蛤等。 4 、藻类 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褐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裙带菜;红藻有麒麟菜、江蓠、红毛藻,角叉藻,龙须菜及紫菜;绿藻主要是礁膜。近年来有些种类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小规模的养殖也已开展。如绿藻的Enteromophaspp.,Lanlerpaspp. ,褐藻 Claodosiphonolamurannus 等都被广泛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 建国初期,我国的水产总产量不足 50 万吨。 50 年代末期,我国加快了水产事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的水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

5、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水产品总产量到 2000 年达 4278.99 万吨,比 1999 年增加 156.5 万吨,增长 3.80%。发展最快的当数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我国的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其三要原因是我国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从而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规模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始于 50 年代末,早在 1957 年,我国就通过民间渠道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 1959 年我国政府接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赠送的原产于北美洲的虹鳟发眼卵 5 万粒和稚鱼 6000 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先后

6、从孟加拉、日本、埃及、美国、泰国、越南、非洲、墨西哥、苏联、印度、澳大利亚、英国等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其主要品种见表此1。 我国引进新的品种,丰富了我国的水产种质资源。而且大多数品种也不同程度地得以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淡水养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非鱼。 1998 年,全国养殖罗非鱼达 52.6 万 t ,遍 20 个省市、自治区。第二是罗氏沼虾, 1998 年,全国罗氏沼虾总产量已达 617 万吨。在海水养殖中,扇贝、牡蛎养殖最具有代表性。海湾扇贝引进后,我国的扇贝养殖发展极为迅速。扇贝养殖原来不足 10 万吨而到了 1998

7、 年扇贝养殖总产量已达 62.9 万吨,扇贝不再是海珍品,而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大众水产品。牡蛎养殖更是如此。 1991 年,全国牡蛎养殖总产量为 8 7 万吨,而到了 1998 年,全国牡蛎产量已高达 283.3 万吨。应该说,这是与新品种的引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我国的对虾养殖,最高年产量高达 22 万吨,养殖面积达 220 万亩( 1992)。 1993 年以来,由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使我国的对虾养殖受到严重影响,但 2000 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恢复到 20 万吨左右。在这一产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引进的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另外,推广应用较好的品种还有淡水白鲳、斑点叉尾、胡子鲶

8、、露斯塔野鲮、虹鳟、牛蛙、大菱鲆和条纹鲈等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工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成就是显著的。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进品种较少多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把水产养殖良种的引进、移植作为水产养殖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并普遍重视发掘利用与相关目标性质的遗传改进等工作。其良种的培育基地、实验场等年有增加。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亦越来越大。近几十年来,引种集中在改良本国水域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遗传改良本国的养殖品种和直接将引进种类投入市场。以达到提高水体的生产能力,获得更高质量的养殖品种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有价

9、值的商品。因此,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引种的力度。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期间,欧洲、亚洲、北美洲等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鳄科、鲑科、鲤科、鲶科等 39 种鱼类。其中, 10 种鱼类的驯化效果显著。 18 种鱼类驯化有效果。 6 种鱼类驯化效果不好并有副作用。 5 种鱼类的驯化结果不清。 在此期间,欧洲总计引种 39 种。其中,欧洲鱼类 20 种,亚洲区系与鱼类 9 种,北美区系鱼类 16 种;有 26 种鱼类已成活于新的水域,已形成了自然种群,占移殖鱼类的 66%。在这些移植鱼类中,移植的 16 种鱼类中,有 13 种( 81%)已驯化。北美移植鱼类约有 40 种。其中, 25 种鱼类已

10、驯化于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有近半数鱼类为外来种。亚洲地区移植的鱼类有70 余种,其中中国 60 种、日本 7 一 8 种、斯里兰卡 15 种,在这些鱼类中约 20 训化成功。前苏联对引种驯化工作十分重视,自 18 世纪至 20 世纪,共进行了 13 个科的 76 种鱼类的移植,向 976 个水域(包括海域、湖泊、河流和水库)进行了 1572 次植移。对无脊椎动物(贝类等)和饲料无脊椎动物的移植也十分重视, 19 世纪中叶,移植 39 个种,移植 437 次,放养 68 个水域。这期间移植的目的是改变这些水域的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饵料生物的区系组成,增加天然水域和水库的经济鱼类资源。

11、到 80 年代初,驯化鱼类的年捕捞量平均为 35 万公斤;移植饵料资源后,每年可增产 2.5 万一 3万公斤,引种驯化产生了经济效益。 60 年代后,该国开始注重养殖鱼类的引种, 60 年代至 70 年代,从我国引进“四大家鱼”中鲢、鳙、草鱼,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繁事基地,利用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进?忻缰值脑绶痹缬蜕唐酚阊 常谷靥裂成烁锉浠晒鸶奈恪莺屠鹩慊煅绮晒?0050 公斤大幅度提高到300350 公斤。在各国的引种鱼类中,主要是鲑亚种、白鲑亚科、鲟科和罗非鱼属的种类,如虹鳟、红点鲑、大西洋鲑、几种大麻哈鱼、湖泊性白鲑、洄游性白鲑、匙吻鳟、高首鳟、俄罗斯鲟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

12、;贝类则以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等。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淡水水域。可引上的新技术和养殖种类相当多。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一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2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澳州龙虾、条文鲈、扇贝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 推广应

13、用的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4 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 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因此,难以杜绝和查处病虫害的带入,这一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充分关注。四、发展战略与对策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

14、、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2 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世界各地农作物引种中因检疫不严带进病害的例子很多,损失也很严重。应抓好检疫关,防患于未然。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

15、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而流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入新病原。 3 应尽快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原、良种资源的紧缺和浪费并存。因此,建议一是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年检。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二是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三是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四是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实行全封闭隔离保种和扩种工作,以保持和提高亲体与苗种的质量,防止种质退化。从而提高原、良种场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4 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