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28569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家庭教育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 09心理学(2)班:孙常莹 学号:09114022006摘要:儿童进入小学后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品德与生活的课程,这是小学德育实现的最重要的途径。本文从如今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以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为基础,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德育课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出相关对策,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关键词:儿童品德的发展;现状;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促进智力发展、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德育实现的

2、最重要的途径,但不少家长本身却疏于这方面的教育,走进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父母及长辈过分注重孩子知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学习成绩的优秀,而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性格习惯的良好要求,使孩子很难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起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结合。二、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可从三点来说明。(一) 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从小学开始,儿童逐步形成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这种系统的道德认识带有很大的依附性,还缺乏原则性,初步掌握了社会范畴的内容,开始向道德原则水平发展。(二) 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

3、分化。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在品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相称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一般而言,小学儿童言行的分化只是初步的,即使是高年级儿童,还是以协调性占优势。他们所存在的言行脱节不是来自内部的道德动机,而是限于品德的组织形式及发展水平。(三)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总的来说,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

4、从型向习惯型过渡。三、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了解了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特点后,我们来看下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打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中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1982年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明确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础。此后,国家先后颁发了四个教学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部、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小学思品课的教学重视

5、程度与日俱增,对其要求也越来越符合儿童心理,并且越来越倾向于教学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自主化。 小学阶段是促进智力发展、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德育实现的最重要的途径,但不少家长本身却疏于这方面的教育,走进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教育步调不一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不利的,需要家长、教师重视这个问题,做好沟通。四、 品德教学的对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交往的对象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见一斑。而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进入学校这个以教育为主的环境,开始初步的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6、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活动,这个时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伐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需要家长与教师注意合作,互相沟通。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环境,对儿童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家庭作为孩子一出生就投入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思品课的社会化、生活化、自主化,除了依靠教师,家长素质、家庭环境对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重视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永远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父母的素质修养是家庭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家长是子女的榜样,

7、要求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让品德教育从学校走入家庭,家长本身要对正确的家庭教育有科学的认识。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实施品德行为教育更有利于其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有几点要求。首先是家长言行一致,给予孩子榜样示范。小学儿童模仿力强,思想品德可塑性大,形象具体、鲜明生动的榜样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模仿。出于父母与子女自然感情的亲密性,来自父母的榜样最能受到感染和激励。然后是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批评孩子的错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所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父母及长辈对孩子的溺爱情况也愈演愈烈,甚至是有求必应,尽全力地维护孩子,却不管对错。严氏家训

8、中对此现象提出过抨击,其结果可能是“逮为成长,终为败德”。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同样要注意这点,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时还要让孩子在受挫或失败中经受磨练和和锻炼,让孩子在严格的教育中成长为品德良好,意志坚强的人。最后是要善于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家庭教育的方式一定要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使之易于为孩子接受。多谈心,少命令;多笑容,少怒容;多,坚持鼓励、启发和正面引导为主,批评、惩戒为辅,保护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家长要善于创设家庭教育的环境,通过说故事、看电影等温和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长的爱心中,也在自己能接受的方法中,心悦诚服地认识到错误,这样实施的效果更好,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李天燕.家庭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天燕.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1. 4魏星.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1999. 5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福建师范大学,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