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91507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天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各项数据与考项解析一中考模拟各板块比例中考知识板块构成选择题 12非选择题(古诗文默写及课内文言文) 25实用文体阅读 9现代文阅读 14作文 40二与 2012 年中考的难度系数比较中考语文模拟与12年真题难度对比题型(每项难度最高为10) 真题 模拟选择题 10 8古诗文默写及课内文言文 7 9实用文体阅读 7 8现代文阅读 10 9作文 7 8蓝天模拟考试分数分布情况60分以下 60-65分 65-70分 70-75分 75-80分80分以上分数段人员分布232 213 342 221 197 120三各版块具体分析第一部分 基础 (12 分)学生基础部分正确率对两题

2、 65%对一题 82%基础部分对三题 38%对四题 18%前鼻音成语意思 后鼻音音调习 惯 读 错汉字读音 成语辨析的字 感情色彩适用范围3 分 3 分平舌音翘舌音文学体裁基础部分 12 分3 分 3 分写作顺序作者,篇目句子排序 文学常识作者情感变化文学概念后人评价关键词第一部分 基础 (12 分)基础部分的题型与历年中考题型极为接近,选取考纲中的必考点进行选择命题,分别考察了字音,词语与成语辨析,句子排序和文学常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 1 题:汉字的读音考察,此题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每一项都有陷阱,特别选取了我们平时生活中易错的读音。分析:A 选项的锲而不舍中锲的正确读音是 qi,但是很多同学

3、总是把这个读音同默契的契(q)弄混淆。B 选项的嫉妒一词,是我们生习活中经常读错音的一个词,我们习惯性的把它读成 j d,其实正确的读音应该是 j d,所以此题同学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选择 B 选项,C 选项的绯闻也是我们常念错的词语,不是 fi wn 而是 fi wn。D 选项的芳馨一词考察前鼻音和后鼻音,馨没有后鼻音应读作 xn 而不是 xng,绮丽的绮音调是三声 q而不是 q。因此我们在应考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陷阱,并在学习中对于易读错的字要有一个整理修正的习惯,做题时特别注意前鼻音和后鼻音,音调,拼写。第 2 题:词语和成语的运用。此题就是考察同学们成语或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够注意相同读音的词

4、语在涵义上的差别,一旦不留意,随口读出来便易选出错答案。分析:明确每个成语的涵义是我们解题的第一步:A 敬业乐群 乐:喜好的意思。与仁者乐山之乐同音,未古音。有“乐群”一词,解释为“乐于和好的朋友相处” 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显然这个成语在句子中运用得当。B、C 的天衣无缝和一气呵成都较好判断,特别注意 D 选项的陷阱寻物启示,这个词语迷惑了不少考生,随口一念像是对的,但是却没有细心的去发现启示和启事的区别,启示:动词。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如:这本书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名词。从启发中领悟的道理,

5、从中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且多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故此题应是寻物启事而非寻物启示。因此在应考中我们一定要看清每个选项的词语,分析词意并结合句子,看看成语的意思和句子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一致,不一致则肯定是错误的,有时候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对象!第 3 题:句子排序 分析:排序题要善于抓住描写顺序,抓住关键词。在做题中灵活运用排除法解题。首先读五句话,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我惊呆了起初认为现在相信人类惊愕人类相信。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很快选择出答案。 我们做不同类型的排序题要有方法:写景短文注意找准方位词和地点转换的词,写事时注意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故事情节

6、发展的词语,还要着重注意关联词。模棱两可时根据选项合理运用排除法也可选出正确答案。第 4 题:文学常识 此类题目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了,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如果考生对于C 选项的“乐府”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则很容易选错答案,因为 C 的后半部分是对的,木兰诗确实属于乐府诗,但是前半部分选项对于乐府的理解是错的。 因此在做文学常识的题目时,要看清选项的每个部分,如果仅仅看选项中一个部分就冒然选择十有八九会丢分。然后注重平时积累,积累的少自然就不能做出合理分析,从而导致文学常识题丢分。第二部分 古诗文能力考查 (25 分)文言文+诗歌默写得分分布情况一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共 10 分。第 1 题

7、:考察学生掌握实词解释情况此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古文的实词含义了解 。比如文中的“九”,在文中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所以此处不能直译为“九种”。了解这个知识的学生能迅速判断出正确答案。也可以用排除法等选择题技巧。第 2 题:考察学生掌握虚词用法情况,在不同语境中相同字词的区分此类题目有难度,要做对这道题,需要掌握的虚词用法必须很扎实,从而可以正确判断出每一个选项中的加点字是何意义。比如 A 项中的“而”在两个句子中均不译,而且有承接的含义。其它选项如 B 虽杀臣,不能绝也。这句中的虽是指即使;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虽然如此。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的之:结构助词,取消句

8、子的独立性。子墨子九距之 之:代词。D仓鹰击于殿上中的于:在;子墨之闻,起于鲁中的于是从的意思。第 3 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这一类题目考察的都是内在的联系,答案不一定直接出现在文中,而需要学生了解文章背景,了解故事情节,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才可以做对。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除了把握全文意思以外,多思考一下内在联系。第 4 题:翻译句子需要学生知道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有特殊句式的需要把文言文语序调整过来。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

9、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古诗默写:15 分 (每空 1 分)【考点】课内文言文的名句默写。有错字不得分。深圳中考中对于这白送分的部分加大了力度,到近几年考试分数都为 15 分。考察范围为初一到初三所有学过的课内外古诗文。但是拿捏出题比例还是有规范的,初一年级上下册共占 30%,初二上下册 30%,初三为 40%,主要考察的部分还是在初三。古诗词默写主要形式为“掐头去尾”填空白。一

10、般都为古诗词中的那一两句经典名句,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出题频率较高的名句背熟即可。还有一种默写即“理解性默写”,按照给出的语境填入合适的名句,一般都会给一些线索。比如作者姓名,或者古诗词题目,再或者是古诗词的含义。针对这一类就需要学生在背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配套去记诵,作者、朝代、作品出处等。第三部分 阅读 (23 分)分数对比图1614121086实用文体文学作品4202011年 2012年 本次模拟考错误概率图错误概率比例偏离题干缺少要点表述模糊简单不全具体分析:阅读一:别惹乌鸦针对文章设置了四个考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容易,但答题过程中容易丢分,我们先来具体分析题目。1、从文中看,动物

11、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2分)【答案】:会制造工具,长期记忆能力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高智商。很明显答案出自于文章的 410 段,是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2.“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3 分)【答案】: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大部分相同的基因,海豚等哺乳动物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因此,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认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1 分)但是鸟类的大脑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从状结构,却进化出高级认知能力。(1 分)由此推翻了传统智力进化论,进而推导出“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

12、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一新的论断。(1 分)考查则侧重于把握作者的推理思路,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难度稍微拔高,要求考生答题时语意正确,语言连贯,推导过程清晰。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分)【答案】:示例一:举例子,举出乌鸦偷藏食物、被捕捉做实验对实验人员的报复的事例,既具体生动,饶有趣味,又能有力地突出乌鸦社会性动物的特征。示例二:作比较,将乌鸦与猩猩在制造工具、记忆力、智商等方面作比较,一方面突出了乌鸦等鸟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为进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前提。考查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常考知识

13、点,也是基本考点。这类题目的是 常见的“会做丢分题”其关键在于答题时的规范性,读懂题目就知道应该包括“说明方法+作用”,但考生经常在回答作用时简单套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比如:举例子,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做比较,突出特点。这样简单的回答是得不到满分的,要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阐述,才能确保满分。4.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 ,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2 分)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大量反复地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具有挣脱传统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本题是考生心目中的简单题,实际上却存在较大的风险。考生一般凭对文章的初步印象就提

14、笔作答,往往给出与题目并不十分相符的答案,从而丢分。题干中“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2 分)” ,本题要求我们从文章中找到答题要点,切勿想当然地答题。阅读二: 萧萧池塘暮1、本文作者按照_的顺序,分别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_的特点。(2 分)【答案】: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1 分)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或充满快乐)(1 分)第一空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较简单,从文章中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就很容易得出答案。第二空可能出现丢分,要求考生在读完文章后用简单的词语概括特点,这类题目有可能让考生大意失荆州,关键在于要找准用准词语,避免以偏概全。2.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分别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6 分)【答案】: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1 分)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1 分)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 分)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1 分)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1 分)这一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入手较容易,第一分几乎必得。但第二分要避免简单套用!要结合语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