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89933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位于集美文教区(厦门软件园三期规划区内),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厦门市兴才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是2005年5月31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闽政文2005 232号)、教化部备案(教发函200662号),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支配的全日制大专层次的民办高职院校,是福建省首批正式成立党委的民办高校之一。学校下设商学院、工学院、文理学院、艺术与建筑设计学院、接着教化学院5个二级学院,常年招生共有19个专业。近年来,学校重视内涵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2010年11月顺当通过教化部高职人才培

2、育工作评估,2011年学校3项改革试点项目被列入“福建省教化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学校现有中心财政支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教化厅科研立项项目6个,省财政支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校内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教改项目1个。一、人才培育与教学改革(一)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1、校内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截止2012年7月,学校新建了建工实训中心、电脑制图室等实训室,校内试验实训室由上学年的44个增加到47个,试验实训建筑面积由上学年的17354.5平方米增加到17730.5平方米,新增试验

3、实训仪器设备总值约151.415万元。2011年8月机电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获得省级财政支持,2012年7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心财政支持。探究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模式,包括:自筹资金组建校办生产性数控加工厂,定期支配学生实训,承接社会零件订单加工;将企业车间引入校内,成为校内机电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校内各种需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相结合,创建“计算机模拟公司”和“教学酒店”。这些模式有效利用了校内资源,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新增厦门市盛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本学年学

4、校校外实习基地由41个增加到49个。学校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训教学延长到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去,实现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训基地的统一。企业每年接纳学院肯定数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支配每位学生在多个岗位上轮换工作。由于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已经过规范的“真刀真枪”的生产训练,到企业后经过较短时间的适应训练,都能很快进入角色,既实现了顶岗实训,又提前准就业。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巩固了在校内所学的专业学问,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了企业状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及本专业先进技术应用状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同时,企业的人文环境培育了学

5、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求实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适应专业岗位和顺当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校人才培育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3、职业鉴定机构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设有餐厅服务员、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66个工种的初、中、高级鉴定资格。2011年9月2012年7月共鉴定在校生和社会人员3637人次,比去年增加了1619人次,另培训共计1132人次学校在厦门市再就业、农村劳动者定点培训机构资格与高技能人才定点培训机构资格的招标中顺当中标,为学校对外开展职业培训、鉴定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 还首次与校外培训机构闽捷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制图员初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共有32名社会考生参与鉴定,今后学校将主动与

6、社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性、多元化的合作。(二)主动打造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适应才培育要求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在人才引进与选拔上,我校依据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师资队伍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老师聘请工作程序规定(修订),为合理有序地引进和选拔优秀人才,探讨起草了改善师资队伍双师素养结构的有关确定,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学习对老师进行培育。1、专任老师学校现有专任老师169人,专任老师队伍数量满意教学要求,结构日趋合理。统计年度人数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60高级中级初

7、级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10-20111651052519164024.243219.396237.582011-20121691043019164023.374124.266840.24统计年度双师素养学历机构硕士探讨生高校本科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10-201110563.643420.6112676.362011-201211165.683520.7113076.922、兼职老师作为高职院校,学校重视从行业企业聘请很多有影响的总裁高管、行家里手、能工巧匠担当兼职老师,例如聘请厦门旭初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担当会计专业教研室主任。为了培育外向型人才,学校不惜花重金从美、日等国聘请外

8、教。在主动引进和培育师资同时,学校还重视对老师的管理,强化职业操守,不断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2011-2012学年,我校在校企合作委员会首届三次会议共聘请了19位企业人员作为我校的兼职老师。(三)校企合作,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1、专业建设依据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校的教化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一步探究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逐步形成明显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专业。经过充分调研和主动打算,我校2个新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正式通过省教化厅审核,于2012

9、年起先招生。二级学院在2011级人才培育方案基础上,再次进行更加广泛深化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协作学校开展“欢乐学习、欢乐生活”活动,把学生其次课堂教学纳入教学体系,在学校三个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核心课程中试点“课程标准”建设。搭建以服务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平台,累计对接企业或行业协会达59家,为今后深度开发“校企合作”供应了良好的共享资源保障。目前学校实施了“专业订单班”(长期订单培育)和“技能订单班”(短期订单培育)两种人才培育模式,仍在主动探究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本学年实施了“鹭达店长10个月阶梯成长订单班”,并结合实施状况分析评价,筹划开设培育定位为

10、“现代服务业的单店店长或部门主管” 和培育定位为“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的校企合作订单班。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进一步推动实施,聘任厦门旭初会计师事务所的郑金全总经理为会计教研室主任,主动围绕“两个推动”、“ 四个对接”的思路促进会计专业的建设:即推动企业与专业老师的双向沟通,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对接。筹备召开了以“校企合作共谋发展订单培育彰显特色”为主题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首届三次会议。厦门市物流协会、厦门市机械行业协会、厦门市会计行业协会等9个行业协会的代

11、表以及厦门悦华酒店、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厦门旭初会计机构等31个企业代表应邀出席。会上,我校与厦门悦华酒店、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唯科(厦门)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厦门市物流协会分别胜利签订了“悦华酒店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路达工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订单班”、“ 唯科模具订单班”、“行业专业共建合作协议书”。学校还先后与中国联想集团、厦门电讯集团、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厦门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等数十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将企业引入校内,建立“校中厂”,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学校还与“路达工业“、”悦华酒店”、“唯科模具”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

12、“订单班”,主动推行订单式人才培育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实力,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真正凸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研一体、顶岗实习”的高职教化特色,提高了人才培育实效。2、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依据突出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育技术应用实力为主线重组课程结构,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课教学要以提高综合素养及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要尽可能地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相结合,把最新的专业技术学问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实践课要与最现代的工作流程相结合,强化操作技能,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和实践教材,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或能工巧匠担当兼职老师

13、,实施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同时,要留意把综合素养教化和人文教化贯穿整个人才培育过程的始终,使学生能适应将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具备肯定的创新实力、创业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本学年学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月活动,通过活动促进了教学阅历沟通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二级学院开展了“实践教学周”活动。各专业班级均有支配两周的单独实践教学周,采纳聘请企业兼职老师集中开课、开讲座、演讲答辩、技能竞赛、参观实习、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生实践实力的培育。2011年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等7门课程和2012

14、年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立项,PLC限制系统的构建与维护、商业广告设计2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四)提升老师科研水平,拓展企业技术服务在二级学院的努力下,本学年我校科研成果取得了0的突破:工学院的“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探讨”、“基于VFD-M变频器的教学型流水线调速系统的设计”和“可见光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获省教化厅的科技项目立项,文理学院的“影响高职学生思想理论课学习效果的因素及对策”课题、商学院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住房逆按揭方案的构建”和教务处的“闽台高职校校企合作项目难点分析及对策探讨”课题获省教化厅人文社科探讨项目立项。同时,从2012年起,每

15、学年学校将实行一次科研报告会,并形成制度。2012年4月1日学校首届科研报告会暨校科协成立大会顺当召开,通过报告会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为广阔老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供应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推动我校科研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五)加强闽台合作和国际沟通,拓宽人才培育途径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较早开展闽台合作项目的试点高校之一,两年多来共派出8批近200名学生赴台湾高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和一学年的学习;共派出70余人次的领导和骨干老师到台湾高校学习考察;共接受了来自台湾20多所高校、100多人次来我校讲学或参访,是福建省闽台合作项目开展最深化的高校之一。我校在仔细总结师生赴台教化沟通阅历的基础上,努力探究深层次合作内容,深化合作内涵,争取与台湾院校在教化资源共享,教学信息互换,科研学术沟通,老师互派互访、学生学习互动、毕业生就业举荐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在“闽台校校企”合作上,本学年,我校与台湾高校、台资企业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育方案,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联合为台资企业培育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2011年10月份,我校与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台资企业杭州裕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签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