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819256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我在教半截蜡烛时,让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大家都认为小女儿是机智沉着勇敢的,德国鬼子是残酷无情的,是泯灭了人性的,但,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疑义:哥哥和母亲也是智慧的,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是因为德国鬼子见了杰奎琳,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唤起了他的爱心,于是,同意了杰奎琳拿走烛台,从这里,可以说明,德国鬼子有爱心,不是无情之人这样的议论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同学们在怀疑,在矛盾,如果承认了德军有爱心,那么,让孩子们去爱谁,去恨谁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大战是谁发起的,德军头目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播放影视片,让学生感知战争给侵略者也同样带来伤害。让学生

2、明白,是战争让这些德军失去了人性,泯灭了良知,战争是罪恶的,而战争的主使者是罪恶之源讲到这儿,学生对此有了深层的感知,接着,我又讲到了日军侵华战争,讲到当今国际形势,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背后的故事;一;半截蜡烛教学偶得半截蜡烛是苏教版第10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以二战为背景,主要围绕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三名德军官兵反复周旋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惊险过程。情节的发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其中有一段对话: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小女儿杰奎琳娇声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孩。得到少校的允许,杰奎琳把那盏关系到全家性命的蜡烛拿上了楼。课上,孩子

3、们围绕杰奎琳的勇敢机智热烈讨论的时候,小伟的声音让课堂卡住了:真是个白痴司令官。不少学生连连点头。由于认识的限制,孩子们喜欢做最简单的判断。他们总是把人分成好坏两类,非此即彼。对很多孩子来说,坏人是没有任何感情与人性可言的。显然,在这一课里,三个德国官兵是孩子们眼中最坏的人,少校让杰奎琳把那盏蜡烛拿走,理所当然就成了白痴。少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小培不同意小伟的看法,他说他有一个故事要讲给我们听,我示意他到前面来讲。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关押起来,但希特勒却派别动队将他救出。这次成功让

4、希特勒冲昏拉头脑,他故伎重演,要将丘吉尔抓过来。寇特middot;施坦因纳中校是行动队长。在得知丘吉尔将于11月6日视察斯德莱康斯卜儿村附近的一个皇家空军基地,晚上还要访问一家工厂后,寇特middot;施坦因纳中校带领13名伞兵于11月5日晚空降到该村。为了不违反日内瓦协议关于交战双方不得冒穿敌方军装的规定,他们里面穿德国军服,外面套上英国军服,只有正式行动时才穿德国军服。6日早晨,斯德莱康斯卜尔儿村年久失修的小桥护栏不堪重负突然断裂,两个小孩掉进河里,被急流冲向磨房,身穿英国军服的德国士兵们,在中校的率领下跑过来,两个士兵迅速跳下水中,向落水的小孩游去。游在前面的史德姆中士抓住一个小男孩,把

5、他交给后面的军士长勃兰特,而后又奋力救出另一个小女孩,可他自己却被吸进风车巨大的轮子里面,打得血肉模糊德军军服从撕碎的英军军服里面露出来了,身份暴露了,蜂拥而至的英国士兵将他们悉数歼灭。事后,村民们为纪念这14名善良的德国官兵,将他们的遗体安葬在教堂后面的墓地里,并撰刻了碑文:此处安葬着德国中校寇特middot;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死亡时间为1943年11月6日。60多年来,这的村民总会在每年的11月6日来拜祭这14位勇士。为了两个落水的孩子的生命,寇特middot;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忘记了自己的任务。的确,穿上军服,他们是令人厌恶的纳粹士兵,然而,谁也不可否认的是,当他们跳入激流

6、营救落水儿童时,他们那种对别人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已经超越国界,超越信仰。当小培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教室里静得出奇。显然,他们被感动了,他们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纳粹士兵,他们不知道还有这么善良的坏人。那么,现在,你怎么看德军的司令官一阵沉默过后,我问道。小伟若有所思:如果不是战争的话,他一定是一个感情丰富而且内心善良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他爱他的女儿。lsquo;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孩rsquo;这句话传递的是深深的父爱。在前线纷飞的炮火中,女儿是他最大的牵挂。他爱像他女儿一般大的小女孩,即使是杰奎琳这个敌人的孩子也不例外。中国有句话:lsquo;幼吾幼,以及人之

7、幼rsquo;,这位德军中尉正是这样做的。战争使他被迫背井离乡,远离女儿,远离自己温暖的家,家应该是他最向往的地方。战争蒙住了多少人的眼睛,让多少人失去了人性啊!拒绝战争,珍惜和平,让人类拥有一片明净的蓝天!课文结束了。但我知道,种子正在悄悄地发芽。课后,我找来小培。我问她:你在哪里看到那则故事的她眨着大眼睛,调皮地说:你猜。还用猜吗推荐给你们看的杂志,我自己怎能不看呢我自信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读者:是这一期上的吧她惊奇地问:你也看过了我神秘地一笑:你猜反思:不要忽视课堂中学生的搭茬。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出乎教师的意料冒出一两句话,次数多了,甚至让教师不胜其烦。怎么处理我的看法是:堵不如疏。这些

8、搭茬的学生大都学得比较投入,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这时他们得到的总是责备、批评,将会大大削减他们学习的热情,甚至形成逆反心理,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反之,有时引导得当,甚至能疏出一片崭新的天地,疏出一次无法预约的精彩。本案例中,如果我用一句尽瞎说之类的话把小伟的搭茬堵回去,课堂当然可以按预设的程序进行,预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完成,但却失去了一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绝好机会。广泛而有效的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应该成为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教学生读书,与学生一起读书则是语

9、文教师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不教学生读书是误人子弟,语文学习只做题不读书无异于南辕北辙。读书还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读书的选择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除了课程标准指定的阅读篇目之外,还可以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精选一些,作为学生的阅读储备。集中展示各类美文的读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和学生共同喜爱的一本杂志的。人的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格怎样全面看待一个人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些看似浅显实质深奥的问题,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把它们完全说清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越深刻,一个人的

10、世界观、人生观就越能合上时代的节拍,他就越能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的人。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案例中的德军司令官和寇特?施坦因纳中校带领的那支纳粹军队的行为,是人性对战争的嘲讽,是战争对人性的臣服。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诠释人文性的理想平台。看不到这一点,仅仅停留在对德军官兵的谴责和嘲笑上,语文教学就显得肤浅,空泛,残缺。文以载道,哲学的理性思辩与语文的感性领悟互生互长,互为补充,才能让语文教育潜流着哲学的血液,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人都是有情之物,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德国鬼子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与杰奎琳一家是对立的,站在父亲的角度,德国鬼子是爱自己的爱自己的孩子,包括和他女儿一样大小可爱的杰奎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