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同步训练研究初探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77022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同步训练研究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写作同步训练研究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作同步训练研究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同步训练研究初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写作同步训练”研究初探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潘志敏 所谓“授课、写作同步训练”,就是阅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及时动笔写写。既可以挖掘课本资源,也可以扩展到课文外,即现实生活中与课文里的人或事相似的人或事。或者仿写,或者缩写,或者扩写,或者另辟蹊径,形式不拘一格。中学课本里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经过精选的具有典型性的优秀作品,很值得学生好好学习、细细体味。因此,把课文作为学生练习写作的蓝本,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分量(60-70分)来看,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十分必要。然而,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扎实、高效地提高学生

2、的写作水平,成为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而且这一大难题又往往得不到妥善的解决的。 基于上述原因,探讨如何利用授课、作文同步教学(即一边分析课文,一边把课文的内容和特点加以适当延伸,从而指导学生练习写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既把课文讲清、讲精、讲活,同时也巧妙地将课文中包含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个研究性课题就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尝试。笔者认为,阅读借鉴是写作的必要条件,而写作则是阅读吸收的直接表达,因此课文、作文同步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时常借助于授课、作文同步教学,力求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互

3、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本文试以咬文嚼字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如何实施“授课、写作同步训练”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为自身的能力的一些探索。 一、分析课文标题,引出作文标题 咬文嚼字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后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整篇、整段的精神实质。”(现代汉语辞海)在汉语大词典里,“咬文嚼字”有三个义项: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文学;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而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咬文嚼字”显然是贬词褒用,指的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个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教学分析与鉴赏指导的同时,我要求学生以也来“咬文嚼字”为标题,模仿课文进

4、行同步写作训练。由于刚学过课文,学生对文章章法结构及特点较为熟悉,同时我在授课时曾有意识地引用初高中课文中的一些事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与“到”“入”的比较)加以阐述,不少学生在模仿写作时感到有话可写,以往开始写作时那种无从下手的畏难情绪基本消失了,写起文章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剖析课文论点的阐述方式,引出作文中的论点 在活用成语,褒词贬用的基础上,朱光潜先生在本文篇首即引用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的一句话“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并详尽地分析了把此句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的高妙之处。同时,他还旁征博引地引用了水浒传、红楼梦两部古典名著中相关的论述加以横向比较,并阐述了自

5、己的观点:“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样,篇首引用具体事例并加以论述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所要求模仿的作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在对具体事例加以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这样,就将课文讲解、作文训练有机地联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从课文中的论据引出作文中的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材料)有两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咬文嚼字一课,主要是以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如文中举了金代文学家王若虚在史记辨析里对司马迁史记李广射虎一

6、段的改动为例来说明“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又如作者还举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中韩愈与贾岛对“推”、“敲”一词的反复斟酌,同时作者也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并得出结论:“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再接下来一段中,作者举了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一诗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一泉”的事例来论证善用联想意义可以使意蕴丰富的。我也要求学生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我给学生提供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

7、一句中“绿”字的反复修改;清代时军中谋士关于“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修改前后意蕴的全然不同等事例论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阅读理解、鉴赏指导,相关论据的积累与同步写作训练,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潭活水。学生才真正懂得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课堂阅读鉴赏指导有利于挖掘写作之源;课文的论点、论据,为学生练习作文提供了很好的论点、论据。开设授课、作文同步教学研究课题,有利于教师灵活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范文时理解借鉴名家写作经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地取材”、“移花接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思维能力。讲读课文让学生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整理,独立完成自己的写作,这就是本人在实施授课、作文同步教学研究课题时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