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76923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

2、(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 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叠嶂(zhng)曦(x)月襄(xing)陵沿溯s) 素湍(tun)绝巘(yn)长啸(xio)属(zh)引 3、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疏通文意 学生圈

4、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略无阙处(毫无)(通 缺)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第二段: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或王命急宣(有时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 (快)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 13良多趣味(确实) 第四段 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

5、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

6、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属: 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7、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4、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

8、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季节顺序:夏、春冬、秋;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

9、有情。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

10、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

11、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 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12、 附: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开篇揭示话题 、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

13、是什么? 、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复习巩固 认读字词。(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