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71563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区详细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请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 报 书 实 验 区 名 称 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 验 区 负 责 人 古天龙 学 校 名 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主 管 部 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申 报 日 期 2009年6月5日 教育部 财政部 制二九年四月填 写 要 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规范填写“实验区名称”,命名应突出其独特性,避免命名过于宽泛,如“中国语言文学系”、“电子工程学院”等;避免使用抽象名称命名

2、实验区,如“艺术教育”等。4. “所属类别”填写:艺术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跨学科门类;申报跨学科门类项目,请注明具体所跨学科名称。5. 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9年5月31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工 学建立时间2005年实验区负责人姓名古天龙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64.10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副校长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传真通信地址广西桂林市金鸡路1号邮 编541004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类

3、学科优势突出、创新实践教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始于1996年,经历了改革试点、整合推进、创新提升三个阶段,不断深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试点阶段(1996-2000年):学校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人才培养中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无线电工程系率先在通信工程、电子仪器与测量、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按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基础、专业基础模块打通,设定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限选模块,专业任选模块可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自主选择。

4、专业任选模块的课程多为工程应用技术类课程,新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学生1997年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即获得全国二等奖3个;在199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个。整合推进阶段(2000-2005年):学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工程,促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工程实训六大模块构成的“3+6+X”工程应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3门公共基础课,6门专业基础课,X为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按工科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专业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

5、。2000年,整合优化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的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成立“教学实践部”, 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电子电路基础实验、电子实习、金工实习,构成面向全校各专业的课内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为拓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与以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及各系学生科协一起构成了学生课外创新实践体系,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异常活跃。我校学生2001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竞赛唯一最高奖 “索尼杯”和3个一等奖,2003年又获5个全国一等奖(总成绩居全国高校第三),2005年获全国机器人舞蹈大赛冠军,“千手观音”获最佳创意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003

6、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005年“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至此,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具雏形。全面提升阶段(2005年-2008年):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学校坚持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步从以往培养单纯技术型工程师转为培养建立在坚实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工程概念和知识,熟练掌握工程工具,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能力,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2005年,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至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

7、技术、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制造等学科专业。从大工程教育观出发,以强化工程实践训练为重点,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从“课内”的每个实践环节,拓展到“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从“校内”的工程实训,延伸到“校外”的工程实习,构建了“实验、实习、实训、竞赛、工程实践、创业孵化”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六个实践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电子信息特色明显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体系。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成为国家特色专业,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8、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团队成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还获准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十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加强电子信息优势专业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面向工程应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课内课外、教学科研、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专兼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进一步创新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2、指导思想2-1 教

9、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实验区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需求牵引,工程应用,务实求是,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基础、系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知识、突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工程应用教育,将工程素质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以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需求为牵引,以“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为主线,进行工程素养

10、、工程知识、工程能力的培养。实验区多方位多层次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学科竞赛、创业孵化等,探索与构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职业实习职业拓展职业设计工程素养工程知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毕 业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图1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需求牵引工程应用创新实践务实求是入 学职业认识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1、社会调研情况学校设立专门机构一直跟踪了解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广泛

11、调研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状况。随着“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电子信息行业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用人企业发布的人才需求中,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始终名列前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推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加之国内外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尽管电子信息类专业属于朝阳专业,但随着国内各学校竞相开办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从根本上说,学生不能就业,问题在于学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不能适应企业环境,其中关键是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差、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也抱怨在学校缺少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到位,求职盲目。学

12、校面临实习经费短缺、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在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缺乏必要的承接。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弥补上述缺失,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实验区十分注重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成立以校领导带队、职能部门和专业教师参与的调研小组,分赴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等20多个省市,先后12次对我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状况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用人单位和召开校友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撰写完成的毕业生质量调研报告获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思想稳定、踏实肯干、好学上进、动手实践能力强,上手

13、快、适应性好,同时也指出,学校在整体优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仍需不断加强。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及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发展状况的调研,结合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并对传统工程教育弊端进行剖析,我们认为: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工程教育迫在眉睫。 2、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调研,逐步加深了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现代工程师的工作不仅受自然规律的约束,还受到社会规律的约束。结合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特征:(1)全面系统的工

14、程意识电子信息行业是一种工程性很强的行业,必须遵循工程的基本原理,按照工程的客观规律来实施项目研发。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工程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综合的知识与能力,团队的协作,还需要工程人员具有相关的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国际化的开放性视野和顺畅地运用外语与人交流思想的能力。(2)务实求是的工程素质工程素质是指人们在考虑工程问题、从事某项具体工程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内在品质和作风。务实求是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作风。(3)综合的工程知识结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综合、交叉与渗透的特点,这就必然要求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学科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又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4)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现代工程师应该具备从经济、生态、社会等角度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实践,深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5)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知识正在呈指数性增长,学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