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探索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49766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紧紧把握住这最佳发展期,从小学生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不仅对提高人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给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又添上了坚实的“砖瓦”。 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以便为现代化建设塑造具有良好品质的未来劳动者。 一、潜移默化长时德育1.从小培养艰苦朴素精神,使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近几年,在“高消费”风气的影响下,我国少年儿童的消费大大超出了应有的水平,如果对他们说:“

2、你们要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要体会父母的辛劳”。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只是知道,伸手要钱、要物。许多学生当中还存在着“名牌”攀比。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管理很严,从不喜欢孩子穿得过于华丽花哨,要孩子穿的朴素大方去上学,让其父感到十分满意。但是这一位自以为教子成功的父亲却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在离开家门不远的地方,就从书包拿出自己喜欢的、并偷偷准备的衣服,换下了身上那套令他浑身不自在,让同学笑话的古板难看过时的衣服。显然,这种德育是失败的,威严并不代表方法,孩子始终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老古董,跟不上潮流”。“艰苦朴素”的思想教育不但没有侵入孩子的思想,却让孩子多了一种坏

3、习惯欺骗行为。威严和强制是没有说服力的,往往是暂时性的,或者会带来一种反效果。硬性的灌输,只会带来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能让人做到心服口服。因此要采用软手段,让孩子们在各科学习中,在课外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有机的不知不觉中接受艰苦朴素的思想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讲大山那边的孩子的生活,他们是怎样为有几十元的学费能去上学而忍饥挨饿的;我们也可以在校园中开辟劳动基地,带领孩子们到菜园中去播种、施肥、浇水、除草孩子们在“乐之园”中学到了书本中许多没有的知识。到了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种出来的果实,那种心情是无法形容的,一个西红柿、一片的菜叶,掉在地上,他们也会小心翼翼捡回菜篮中。不需要言语

4、,珍惜劳动果实的思想已在劳动的过程中和收获的喜悦中生根、发芽、结果。2.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实

5、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3. 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

6、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再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

7、老师不仅向学生提出了字少、句短、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而且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 父母有哪个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但我们中国的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与美国的孩子却截然不同。就拿每天早上的起床来说,当我们中国的孩子每天在母亲收拾房间的轻响中睁眼;在厨房里飘出的早餐香味中醒来时,也许父母所得到的“奖赏”是孩子大声斥责:“真讨厌!又把我吵醒了”、“罗嗦什么呀,我才不吃早饭呢!”而在同样的早上,美国的父母听到的却是这样的话“You re really beautiful today mummy!”-“You did a great breakfast,mummy!”(妈妈!你今天真漂亮!妈妈,你做的早餐真好吃

8、!)这样的赞美,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父母得不到呢?由此可看出家长及我们这些教育者在德育教育上的失败。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需要我们社会、家庭、学校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德育的良好环境,使教育不是被迫的、强制性的学习,而是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环境中,自觉地接受德育内容。潜移默化的软手段就是要教育者借助一定环境、情境和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给与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这是德育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他默默地净化着受教育者的灵魂。二、雪中送炭适时德育学生的行为并非所有都能按照教育者所有制定的计划、目标、方法、按部就班的执行,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突

9、发性的,出乎意料的。1.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前段,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一些孩子更是把主人公“小燕子”当成他们心中的偶像,他们学习“小燕子的一言一行,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来上个一哭、二闹、三上吊或者离家出走,以此为荣,更为头疼的是:一些孩子们受到杂志等媒体的影响,盲目的跟从、学习、模仿其中的情节,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少年犯,这些少年犯真让人痛心疾首。对这些孩子,教育者们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雪中送炭,给他们最需要的心理辅导适时德育,及时的、适时的阻止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分辨是非,明白事情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痛改前非,浪子回头。2.善于抓

10、住小事,培养孩子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习惯很差。冬天进教室每个人都把外衣随意脱下往教室后的桌子上一扔,衣服会经常掉在地上。看到这些我就先教他们叠衣服,再一组一组的按顺序把衣服放整齐。一天两天他们逐渐习惯养成了把不穿的衣服叠好放好。又如现在的学生极其不愿做值日。班里地上有垃圾,从来是事不关己,不理不睬,更不用说是在自己身边的垃圾。每每让学生打扫或拣起会看到极不情愿的表情,有的人甚至抱怨连连:“老师,这不是我的纸”。后来我就经常自己动手打扫,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慢慢的抱怨声少了,有的学生会主动打扫。现在我们班的值日卫生我再也不用操心。 总之无论是长时德育还是适时德育,都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的敏锐的观察力和责任心,随时洞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把握孩子们的思想动向,施之有效的德育,往往会事半功倍。德育的成功,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