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33380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一)内容摘要:易学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 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重感性形象、轻抽象本质的 形象性特征,重循环变易、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它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都是重大的、深层次的,可以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 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当今中华文化现代化” 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是探讨对易学象数思维方式的整饬、修正和提升。关键词:周易;象数;思维方式;阴阳五行CharacterandInfluenceoftheSy

2、mbol-and-NumberThinkingModeAbstractThesymbol-and-numberthinkingmodeinIChingtheoryrepresentsthetraditionalthinkingmodeofChi na.Itischaracterizedbyattachingmoreimportancetoentiretythanindividuality,functionsthanstructur es,theconcretethantheabstractandchangesinacirclethanchangesbymeansofinnovation.Iti

3、sthethink ingmodethathasdecidedthefeaturesandthedevelopingtendencyofth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as wellasthevalues,themannerofconduct,theaestheticstandardsandthecustomsandconventionsofthe Chinesenation.KeyWords:IChingtheory;symbol-and-numberthinkingmode;yinandyang;fiveelements象数思维方式是易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中华思维方

4、式的元点和代表,它不仅决定了中华传 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而且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 风俗习惯;不仅渗透到最深层面的民族心理结构,而且渗透到外显层面的实用操作技术;不 仅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社会科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各学科。象数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征,并在各自层面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一、整体性特征一一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整体观念是周易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周易卦爻是一个整体,八卦、六十四卦为两级 全息系统。八卦是阴阳二爻三维组合体,六十四卦是阴阳二爻六维组合体。后者六个爻位上 二爻为天道、下二爻为地道、中二爻为人道,天地人三才融为一体。卦爻符号模型是事物

5、呈 现运动模式,筮法数字模型是事物潜在运动模式,对天地的推演、时间的发展、宇宙阴阳规 律的变化作整体模拟,对万事万物的生成、分类、变化、运动作系统描述。六十四卦模式以 “六爻”、“六位”关系为基础,以时、位、中、比、应、乘等为原则和标准,给人们提供一个 从时间、空间、条件、关系全方位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易道的一阴一阳”既说明人与自然具有对立性,也说明其具有和谐性、统一性。刚柔相推 而生变化”表示对立面的相互推移、相互转化与相互依存。易传提出同声相应,同气相 求”,认为不同事物只要同类就可相互感应、相互吸引,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 虎。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念。易传将

6、“保合太和”看成是“易”的最高理想 境界。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对立与和谐、感应与交流被周易有机地统一起来, 成为周易的基本思维理念,开创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特征。历代象数学家通过取象思维大大强化了这一特征。汉易象数学家发明的卦气说、爻辰说将天 文、物候、节气、时令等要素纳入卦中,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八宫说、纳甲说将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人伦等级、月体盈亏等视为一体;乾坤升降、卦变说以卦为本位,通过卦的化生 变化,建立起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宋易象数派通过河洛图式、先天易图式构建世界的整体 模式,将天时、地理、动植物、人体、器官、道德伦理、社会制度、历史演变等等统统纳入 其中,以说

7、明宇宙万事万物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普遍联系的整体;周敦颐的太极图式将宇 宙“太极”与人伦“人极”相联系,从太极一阴阳一五行一万物的宇宙生成论角度,把天地人有 机地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太极”整体和谐系统。象数学家在解易中,所采用的取象、取数的方法,正是反映整体思维的特征。卦象、物 象作为独立的个体,看似互不关连的,说卦传及象数学家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 立起卦象与物象、物象与物象之间的普遍联系,把原本复杂纷繁、互不连贯的宇宙万物加以 整合,使之简约化、系统化。象数学家还对整体观思想作过深刻的阐述。如邵雍在观物外篇中以万”与一”说明万物 合则为一体,分则为万物: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为分万,犹根

8、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少,愈细则 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认为万事万物是逐层分化而来,个体事物的发展是从单纯到复杂,没有止境的,它们之间是 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犹如根一干一枝一叶,只是合”与衍”的区别,所谓合一衍万”,即 是整体思维的反映。清代方以智提出“细统”说,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系统:有质者皆地,而所以然者皆天,同时皆备,同时浑沦,此统本末也,幽明大小皆交汁为一者 也。五行七曜,五方六矩,两端交摄,相制相生,定盘推盘,有几可研,此细本末也。统在 细中,有统统,有细统,有统细,有细细,差别不明,则无以开物成务,而释疑辨惑者无从 征焉。(周易时论合编.系辞上)认为天地是一

9、个“同时皆备,同时浑沦”的整体,一切大小本末事物都在它的统摄之下,即“统 本末”;这一整体的各部分存在差别,又存在相交、相生、相制、相转换的联系,此即细本 末”。整体不脱离个体部分而存在,整体有统统和细统之别,部分又有统细”、“细细 之别。在统一的整体中,事物的层次总是统中有细,细中有统,统”与细”相互蕴涵。整体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各层面影响极为深远。就周易整体太和观与儒道两家的整体和谐 观相比而言,儒家强调中庸”,偏向于将自然人化;道家强调混沌”、素朴”,偏向于将人 自然化。而易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等感应、对等交流,又不抹煞各自的对立、独立的特 性。周易太极”是阴阳整体对待和谐的最高概念,也是象数

10、思维的理性提炼(宋明以后的 阴阳鱼太极图”是太极观的形象写照)。只是在后世的发展中,易整体和谐的一面被强化, 而独立、对待的一面被弱化。董仲舒强调“大一统”思想,经后代统治者的大力宣传,“大一 统”思维方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主干。随着大一统思维的不断深化,太极”被视为至尊的 “一”,世界万物起源于一”,全国定于一尊,就是皇帝,这种思维方式在调和矛盾、巩固民 族团结、稳定国家政治、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并促进统一、防止并结束分裂方面起到了积 极作用。但同时民众的斗争性、独立性被遏制,迎合或促成了封建君主专制,形成了一元化 政治结构。整体、求同的思维偏向,重视主体作用,对问题的探讨往往从内因、主体出

11、发,只求内部世 界与外部世界的适应、协调、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发展。形成内向、忍让、依赖的民族 性格,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保守退让、模棱两可,缺乏独立、竞争、果断、直率。只求 “随大流”,个性、主体意志被削弱甚至泯灭。就对传统科技的影响而言,在中医学中表现最为突出。中医素有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 之认识。作为中医理论圭臬的黄帝内经不仅将人体内脏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将 人与宇宙自然看成是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大系统。其“五运六气”说认为气候的变化及 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重大影响。内经提出的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 说、诊断辨证学说等无一不是建立在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整体思维

12、模式基础之上。另如王充 论衡依整体观感应论解释磁石引针,张衡在易学感应论启发下发明候风地动仪,等等。当然整体性思维也给科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在关注整体、关系的同时、往往忽视 对个体、局部、构成元素的细节、深层的研究,致使分析科学不够发达。上述影响虽不仅仅是周易及其象数学派所造成的,但象数整体思维尤其是阴阳五行观念 却是其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二、功能性特征一一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所谓功能”,指物体外部表现出来的性能和作用。功能原则是易传提出来的。系辞传 在论爻位的功能时用了功”字,(系辞传下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 位”。)又称为“德行”。说卦传从功能原则出发,论述八卦所

13、象征的八大自然物,干天为 刚健不息,坤地为顺天而行,震雷为振动,巽风为散入,坎水为陷险,离火为灼丽,艮山为 静止,兑泽为喜悦。义理学派依此阐发义理,一般不论及物理。象数学派依此研究事物之理、 研究事物动态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汉代象数学派将五行引入易学,以五行解说卦爻象与卦爻 辞。“五行”亦由一个实体概念转变为一个功能概念,水、火、木、金、土分别表示润下、炎 上、曲直、从革、稼穑五种功能群。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法则也就是功能群之间的关系原 则。汉象数学家一经将卦爻与五行相结合,则使战国邹衍阴阳五行学说得以发展,也使功能 性原则更加系统地得以贯彻。功能是可以感知的、外现的,象数学派的取象即是依此原则

14、。如离有炎上、外照的功能,所 以火、日、电等皆归为离类”,离即是这一组功能群(类”)的代称。八卦可视为八组功能群。 如虞翻解释蒙卦象辞“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曰:艮为山,震为出,坎泉流出, 故山下出泉。君子谓二,艮为果,震为行,育养也。二至上有颐养象,故以果行育德也。蒙 卦为上艮下坎,下互卦为震,虞氏以艮为山,又为果;以震为出,又为行,为育养。主要是 从功能出发的,艮有静止功能,故为山、为果;震有运动功能,故为出,为行,为育养。 历代象数学派所依据的象数模型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功能模型,无论是取象方法还是取数方法, 都是以动态、功能的一致性为条件的。只要功能相同,即使是结构不同、形态不同也

15、可归为 同类。这种思维观念对中国文化尤其是科学技术影响深远。中国传统医学以表示行为功能的动态形象为本位,以形体器官和物质结构为辅从,将人体生 理、病理的一切象”都归属为阴阳两大类。中医五脏六腑、十二经络都是依据功能、动态思 想建构的。如左肝右肺”,显然与实体结构不符,但却与肝主升、肺主降的属性相符,也与 河洛八卦左为震木为肝、右为兑金为肺的功能模型相符。中国古天文四象二十八宿的排列、星移斗转的周期,古地理分野坐标系统,历法物候阴阳变 化节律,古乐律律吕损益的法则,等等,都是遵循易学象数的动态、功能模型。象数功能模型的代表是阴阳五行模型。阴阳五行不仅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核心,也是传统科 技的理论基

16、础和理想框架。从汉代开始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以阴阳五行之气为七大元素(阴 阳五行”被周敦颐太极图说称为二五之精”。)并以此解释世界的形成及其物质结构。古 代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医学等均受其影响。如开古化学先河的炼丹术 典籍周易参同契即依铅汞和水火的性能说明丹药的炼养与形成,称汞性为阳,铅性为阴, 汞遇火而升华,铅遇火流为液体,二物融合为一体,即覆冒阴阳之道”。说明阴阳五行七种 元素各有自己的功能,天地万物因禀受其性能的程度不同而显现为千差万别的事物。铅禀受 阴水的性能而为铅,汞禀受阳火的性能而为汞。两者的化合又产生新的物体即丹药,此为“性 情自然”。中医对人体的考查则完全是建构在阴阳五行功能模型之上的(拙文论中医思维 及其走向、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对此作了探讨,分别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