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05KB
约13页
文档ID:486046841
2022年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1/13

2022年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册教材主要变动之处: ﹡学习目标的不同 1.认400个字,写300个字,使整个低年段的识字总量达到1800,写字总量达到1000 2.要求学生初步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提出默读要求的课文有:8、14、16、18、23、27、31 默读常常伴随着思考的要求 3.要求学生熟练地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借助字典独立识字 ﹡编写体系的不同: 1、全册共有32篇课文,不再单编识字课,生字安排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 2、全册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体现向中年级的过渡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16《充气雨衣》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32《阿德的梦》 3、创设了“我知道”“宽带网”两个新栏目,搭建知识拓展的平台语文园地一、三、五、七中均安排了宽带网) “我知道”和“宽带网”的不同之处 “我知道” :通常在一篇课文后面,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使他们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宽带网”:是在“语文园地”中,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它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主要有“资料补充”和“拓展要求”两大板块 4 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栏目中,安排了写话练习 5 “我的发现”增加了新的内容,由识字规律向词句、标点规律延伸 初步感受比喻要贴切 体会标点符号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同 体会标点符号不同,句子的意思却相同 6 安排了学习伙伴,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 1 在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的培养上,要全面落实课标要求 通过练习两种查字法与“我的发现”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让学生迁移 2 阅读是巩固识字最有效且最有意义的方式 3 写字要打好笔画、笔顺的基础,选择难字重点指导 4 注意进行书写的讲评和指导,讲评要以鼓励为主 5 注意连词写的练习,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较多的问题 ﹡阅读教学 八 个 专 题 1 春天里的发现 2 奉献与关爱 3 爱祖国、爱家乡 4 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5 热爱自然、了解自然 6 培养优秀的品质 7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8 走进科技世界 教材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专题。

在同一专题之下通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来减少课文之间的同质性 课后练习设计 1、几乎每课都有的题目:“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或“读一读”“读读背背” 2、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或句子的练习 词语的练习:读读抄抄,读读写写 句子的练习:读句子,抄句子,写句子,补充句子,理解句子 3、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练习约14篇) 如:第4课: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第19课: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第22课: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第23课: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引导学生读书时边读边想,既是初步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培养探究意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4、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延伸、扩展的练习 练习设计目的 1 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识字、写字、阅读 2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3 做好由字词向句段篇章的过渡,为中年级学习做好过渡 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 1、从认识事物的规律看: 人们认识事物,如同庖丁解牛,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开始,所见无非牛者——是从整体获得大致印象;经过一段时间,未尝见全牛也——是从局部得到具体印象;最终,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再从整体上综合,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感知课文也是如此 2、从阅读实践看: 在阅读时,古人把字、词、句、章作为文章范畴:“既于大段中看篇法,又于大段中分小段看章法,又于章法中看句法,句法中看字法,则作者之心不能逃矣 3、从阅读实践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一般做法: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把握基调 案例:《笋芽儿》 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理清顺序 一、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学生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 试着画出笋芽成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成长录” 笋芽儿被叫醒(笋芽儿在地下)——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破土而出)——笋芽儿钻出了地面(长成竹笋)——长成竹子 案例:《泉水》 把握基调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放课件:泉水从山间流下的情景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泉水》(板书)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注意要点: 第一,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宜“整体感知”一般,写景抒情的文章,更适合整体感知 第二,整体感知应在学生通畅阅读的文本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整体感知”不只等同于感知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没有冲突,应当用“整体”的意识学习词句,避免对 “肢解分析” 三、重点切入 ﹡精选阅读话题 阅读话题确定的基础 阅读话题的确定应当围绕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设,应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话题的确定 阅读话题的特征: 1 适切性 2 统领性:如《葡萄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 挑战性:如《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3 趣味性:如《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4 层次性:如《丑小鸭》“丑小鸭很可怜” “丑小鸭很幸福” 阅读话题选定的角度 ﹡从人文情感角度(阅读情感)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研究令人感动的句子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的那个孩子 ﹡从主要内容角度 《拔苗助长》——“着急” 《最大的“书”》——“最大的书” 《数星星的孩子》——数星星的孩子 ﹡从重点词句角度 《我为你骄傲》——重点句“我为你骄傲” 《爱迪生救妈妈》——重点词“恍然大悟” ﹡从语言特点角度 《画风》——风能画,还能写,研究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合理组织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教学的特点,课标和教材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结合阅读话题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作出适当处理,包括托收、增删、换序、整合等,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重构,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蕴涵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例:25《玲玲的画》 围绕重点句确定阅读话题,围绕阅读话题组织教学内容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遇到了一件什么不开心的事? 玲玲————地说:“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从哪儿看出坏事变成好事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说说自己生活中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事例 例:30《爱迪生救妈妈》 围绕重点词确定阅读话题,围绕阅读话题组织教学内容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爸爸一开始不明白,认为小爱迪生是胡闹,请读读文中的句子 小爱迪生真的是在“胡闹”吗?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把你的体会告诉爸爸,让他能“恍然大悟” 爸爸恍然大悟,————————— ﹡精当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案例:《宿新市徐公店》 师:请你们谈谈诗,想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要画得密还是疏一点?要说出理由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是怎样的小路? 生: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 案例:《丑小鸭》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遇到了哪些困难?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会想些什么呢? ﹡展开学习过程 案例:《蜜蜂引路》 阅读话题: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第一句——发现 师: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学习第二句——观察 师: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