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镇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5MB
约28页
文档ID:483659934
城镇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_第1页
1/28

城镇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 目前推广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堆肥法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好氧堆肥过程中需要通入大量的氧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厌氧消化不仅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还能收集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因此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理想的处理方法 一 概念 传统堆肥   中国人数千年来农田中所使用的肥料,就是使用人畜的粪尿和植物茎叶作堆肥为主   堆肥是堆肥材料在堆肥化过程中的产物,过去农业时代制造堆肥称为粪,是有机材料经过堆积细碎成小颗粒,且性状变异而来的,堆肥的材料来自草木,如枯枝落叶食品饲料、树皮、蔗渣(上数为初级材料)如厨余禽兽等排泄物则是经过初步堆肥化的次级材料这些材料经过堆肥化过程变成肥料目前正流行的厨余堆肥,一些很简单的步骤就能做出来但是堆肥的过程必须注意,不然容易招致大量的蚊蝇,做不成肥料反而惹的环境更不卫生 堆肥是一种有机肥料,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能增加 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而且与化肥混合使用又可弥补化肥所含养分单一,长期单一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保水、保肥性能减退的缺陷。

堆肥是利用各种植物残体(作物秸杆、杂草、树叶、泥炭、垃圾以及其它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解而成的有机肥料 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 堆肥是一种古老的肥料,制造堆肥必须先收集适当的材料,例如稻草、茎蔓、野草、树木落叶或是禽畜粪便等,然后将其适当混合,并添加适量的氰氨化钙,促其发酵,然后覆盖上破席、破布、稻草或塑胶布,以避免肥份丧失 堆肥化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化制得的产品称为堆肥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可将堆肥化分为好氧堆肥化和厌氧堆肥化两种由于厌氧堆肥化具有堆制周期过长、产生异味、分解不够充分等缺点,因此现代化堆肥工艺通常采用好氧堆肥化部分小城镇地区也建议采用好氧堆肥化在大中城市中,推广用推肥法处理生活垃圾堆肥法是一种较为完善且实用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第一,与填埋法相比,它有明显节省占地面积的优点,而且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第二,与焚化法相比较,可以大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堆肥法工艺可以使生活垃圾的处理基本达到无害化,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已给予肯定并使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得到二次利用,特别是见效快、投资少,适合国情,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优点案例 海南白沙县启动垃圾堆肥示范项目海南省白沙县垃圾堆肥实验基地示范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这个示范项目主要利用城镇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进行生物堆肥,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土地占用空间    利用其城市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进行生物堆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土地占用空间,延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同时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可以供应农村使用,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堆肥法虽然较完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弊端:①在用堆肥法处理垃圾时,产生臭味,对周围居民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招引蚊、蝇;②用堆肥法处理垃圾,需采用人力,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有所危害;③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大气、地下水和植物针对这些弊端,我们提出一些建议:①可将露天式垃圾堆放场改为密闭式场房,减少垃圾对大气和周围群众的危害;②把二次发酵堆放场改成水泥铺成的场地,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③对工作人员采取保持措施,定期进行身体检查;④可将推肥法处理垃圾的工艺程度实现机械化 二 好氧堆肥(一)概念 好氧堆肥化是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以好氧微生物为主降解、稳定有机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新的细胞质,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出更多生物体的过程它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和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好氧堆肥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分为三个过程:起始阶段、高温阶段、熟化阶段 堆肥过程影响因素有:供氧量要适当,实际所需空气量应为理论空气量的2—10倍;含水量在50%-60%为宜,55%最理想,此时微生物分解速度最快,水的作用有二:一是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二是调节堆肥温度,温度过高时通过水分的蒸发,带周一部分热量;碳氮比要适当,一般认为城市垃圾为20—35之间;碳磷比为75—150;PH值,当有机污泥做堆肥原料时,需要进行PH调整,堆肥过程开始时,由于酸性菌作用,PH为5.5—6.0,堆肥结束后,PH为8.5—9.0主要的设备有:磁选机,BJD型普通锤式破碎机,振动格筛,低温破碎机二) 堆肥化基本工艺流程  好氧堆肥工艺由前处理,主发酵(亦可称一次发酵,一级发酵或初级发酵)、后发酵(亦可称二次发酵、二级发酵或次级发酵)、后处理、脱臭及贮存等工序组成。

   (1)原料的预处理:包括分选、破碎以及含水率及碳氮比的调整首先去除废物中的金属、玻璃、塑料和木材等杂质,并破碎到40毫米左右的粒度,然后选择堆肥原料进行配料,以便调整水分和碳氮比,可以使用纯垃圾,垃圾和粪便之比为7:3或者垃圾与污泥之比为7:3进行混合堆肥  生活垃圾中往往含有粗大垃圾和不可堆肥化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垃圾处理机械的正常运行,降低发酵仓容积的有效使用,使堆温难以达到无害化要求,从而影响堆肥产品的质量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破碎和分选,去除不可堆肥化物质,将垃圾破碎在12~60mm的适宜粒径范围2) 原料的发酵阶段 ---主发酵和后发酵我国大都采用一次发酵方式,周期长达30天,目前采用二次发酵方式,周期一般用20天,一次发酵是好氧堆肥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具体从发酵开始,经中温、高温然后到达温度开始下降的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0—12天,高温阶段持续时间较长二次发酵指物料经过一次发酵后,还有一部分易分解和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存在,需将其送到后发酵室,堆成1—2米高的堆垛进行二次发酵并腐熟当温度稳定在40℃左右时即达腐熟,一般需20—30天  ① 主发酵  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仓内进行,通过翻堆搅拌或强制通风来供给氧气,供给空气的方式随发酵仓种类而异。

发酵初期物质的分解作用是靠嗜温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为30~40℃)进行的随着堆温的升高,最适宜温度45~65℃的嗜热菌取代了嗜温菌,能进行高效率的分解,氧的供应情况与保温床的良好程度对堆料的温度上升有很大影响然后将进入降温阶段,通常将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称为主发酵期生活垃圾的好氧堆肥化的主发酵期约为4~12d    ②后发酵   碳氮比过高的未腐熟堆肥施用于土壤,会导致土壤呈氮饥饿状态碳氮比过低的未腐熟堆肥施用于土壤,会分解产生氨气,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必须进行后发酵后发酵可在专设仓内进行,但通常把物料堆积到1~2m高度,进行敞开式后发酵为提高后发酵效率,有时仍需进行翻堆或通风在主发酵工序尚未分解及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在此阶段可能全部分解,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成品后发酵时间通常在20~30d以上    (3)后处理阶段 是对发酵熟化的堆肥进行处理,进一步去除堆肥中前处理过程中没有去除的杂质和进行必要的破碎过程、经处理后得到的精制堆肥含水在30%左右,碳氮比为15—20  经过二次发酵后的物料中,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被稳定化和减量化。

但在前处理工序中还没有完全去除的塑料、玻璃、陶瓷、金属、小石块等杂物还要经过一道分选工序去除可以用回转式振动筛,磁选机,风选机等预处理设备分离去除上述杂质,并根据需要进行再破碎(如生产精制堆肥)也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将散装堆肥中加入N、P、K添加剂后生产复合肥   (4)脱臭   在堆肥化工艺过程中,会有氨、硫化氢、甲基硫醇、胺类等物质在各个工序中产生,必须进行脱臭处理去除臭气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除臭及吸附剂吸附法等经济实用的方法是熟堆肥氧化吸附的生物除臭法将源于堆肥产品的腐熟堆肥置入脱臭器,堆高约0.8~1.2m,将臭气通入系统,使之与生物分解和吸附及时作用,其氨、硫化氢去除效率均可达98%以上    (5)储存阶段 贮存是指堆肥处理前必须加以堆存管理,一般可直接存放,也可装袋存放但贮存时要注意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闭气受潮  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在夏冬两季就需积存,因此,一般的堆肥化工厂有必要设置至少能容纳6个月产量的贮藏设施,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堆肥工艺共分七道工序:进料、前处理、一次发酵、中间处理、二次发酵、精处理、产品出厂1 、进料    生活垃圾由自卸汽车运输进厂,经地磅计量后,卸进前处理车间的集料坑,集料坑容积能保证储备一天的处理量。

垃圾日进日清,不滞留过夜进集料坑后垃圾的渗沥水流入设置在坑底一端的集水井内,由污水泵抽至污水池储备,以供一次发酵物料调节含水率之用 2 、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不利于一次发酵(包括进出料及发酵效果)的粗大物料    集料坑中垃圾由珩车抓斗送入板式给料机,使物料间歇输送转为均匀连续输送,到破袋滚筒筛内,破袋滚筒筛将袋装垃圾破袋后筛分处理,筛上物经磁选机磁选后送至手选平台,可回收物分选回收后将废弃物送至垃圾焚烧炉焚烧,筛下物经磁选滚筒磁选后(清除部分黑色金属)经提升皮带机送上一次发酵仓顶 3 、一次发酵    一次发酵为堆肥工艺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变成有机肥)    半动态好氧堆肥处理技术,是每天均匀进料一层,发酵仓内物料依次自下而上发酵腐熟,已腐熟的底层每天排出由于自下而上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接种作用,可比一般的静态好氧式发酵周期大为缩短,根据试验,在底部强制通风作用下,上层新垃圾受下层高温(65 ℃左右)影响和微生物接种繁殖作用,在 4 小时内即达无害化所需温度( 55 ℃左右),仅 72 小时垃圾即达无害化指标,减量约达1/3 故本工艺一次发酵周期为 5 天已足够满足无害化、减量化的要求。

   根据物料平衡和 5 天发酵周期,发酵仓共设八只,其中一只备用,成对称式布置    仓底布设通风排水道,由高压风机强制通风(鼓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由仓顶排气道排放;产生的渗沥水由仓底排水道收集后,汇入污水池作调节一次发酵物料含水率用水,使得水循环使用无须处理,设排水道与通风道共用,在排水出口处利用水封井防止风道短路每天底层垃圾的出料由螺杆出料机完成,螺杆置于发酵仓的一端,出料时向另一端运动,对底已经腐熟的垃圾进行强制切割均匀出料,每天一次,两排发酵仓中间设出料皮带通道,出料时螺杆均由两排仓的外侧将物料送向中间两条出料皮带机,中间通道设排水口对发酵仓内出料渗出的水进行收集回用,同时使通道保持干燥有利出料皮带机的工作和养护    进料垃圾的含水率是影响发酵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料含水率在 35~45% 较适宜,当含水率低于 30% 时将影响发酵,所以利用污水回喷来调整垃圾的含水率本工艺采用分层进料,则上层新料由于受下层正在发酵物料产生的水蒸作用,所要求的适宜含水率可适当降低,平时我们利用集料坑与一次发酵的渗沥水和厕所粪便污水进行回喷来增加一次发酵物料的含水量,不仅可起调整含水率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堆肥的肥效,同时避免了这部分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当这部分水源不足时,由集水池存水补给;每年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