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春华秋实【教学内容】1. 欣赏《春》,完成听赏思考(1)2. 音乐知识:和声、音程3. 吹奏《春游》4. 欣赏《秋的喁语》【教学目标】1. 在欣赏、吹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表现的大自然的美感与生活的乐趣,领悟音乐艺术的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与统一2. 在欣赏《春》、《秋的喁语》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的色彩变化与旋律特点,想象音乐中所描绘的意境,了解用音乐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方法3. 初步了解作曲家维瓦尔迪的生平与代表作4. 初步知道“和声”这一音乐要素,体会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知道“音程”概念及计算方法,感受不同音程的不同色彩;【教学重点】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领悟音乐艺术的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接触音乐概念“和声”、“音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一) 播放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小步舞曲》(二) 问题:有同学知道这首乐曲的曲名吗?能说出是谁的作品吗?(三) 学生回答(四) 教师简要介绍巴洛克时期导入新课巴洛克时期开始于1600年,1750年巴赫之死可以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结束。
这是音乐史上的第一个伟大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早期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二、欣赏《春》(一) 熟悉《春》的主题旋律(二) 完整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问题:《春》主要运用了哪些西洋乐器?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你听到了哪些自然界的声音?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春》的主题旋律共出现了6次,其中3次是转调的;小鸟的叫声、潺潺地流水声、雷声三) 配乐朗诵 教师配乐朗诵一首小诗“春天来了,鸟儿欢唱,欣喜若狂,来把春报泉水潺潺,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转瞬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四) 简单介绍标题音乐(五) 介绍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迪及其代表(六) 再次完整欣赏听到与课本第三页的听赏思考1的文字情景相对应的片段请举手表示三、 吹奏《春游》(一) 教师在钢琴上弹唱二声部歌曲《春游》,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二) 一、二组吹奏第一声部;三、四组吹奏第二声部(三) 请吹奏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的学生代表分别吹奏各自的声部(四) 请两位同学合奏(引导学生比较单旋律与二声部的不同效果,引出和声、音程这一知识点)四、和声、音程(一)介绍“和声”、“音程”两个概念1. 和声:在音乐进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进行重叠、组合,同时发出音响称为和声。
2.音程: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叫做音程两音先后发声为旋律音程,两音同时发声为和声音程3.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三种不同类型的音程,学生比较协和与不协和听觉差异4.介绍:音程有协和、比较协和与不协和听觉差异协和音程听起来谐和、悦耳(如四、五、八度),比较协和的音程听起来丰满、悦耳(如三、六度),不协和音程听起来紧张刺激(如二、七度),音程是构成旋律、和弦与和声的基础二)分组写出《春游》四个乐句二声部的音程的度数,并感受其协和性全曲四个乐句,分别由四个组完成归纳这首二声部的歌曲以几度音程为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三度音程听起来丰满、悦耳)(三)合奏二声部,仔细聆听自己吹奏的效果一、二组吹奏第一声部;三、四组吹奏第二声部教师指挥四)加上打击乐、也可以请几位同学做律动四、欣赏《秋的喁语》(一) 教师弹奏《秋的喁语》全曲二) 启发学生随着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请同学谈谈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如果用季节来作标题,那么最适合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三) 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四) 对比欣赏《春》和《秋的喁语》思考:这两首乐曲的调式有什么不同?和声色彩哪个明亮?哪个暗淡?从总体上看,《春》是大调式,色彩较明亮,情绪较活跃、畅快。
《秋的喁语》是小调式,色彩较暗淡,情绪则缠绵,略带忧伤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