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7068761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三篇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 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 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 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 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 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 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 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

2、应所释放出 的能源。其实,世界上 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 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 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 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 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 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一、 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 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 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

3、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 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 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 拓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 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 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 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 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纤维 素是植物

4、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 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 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 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 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 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 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 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 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

5、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 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 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 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 的纤维素。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 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 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 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 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 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作为当代

6、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 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 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 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 ;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 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 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 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 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 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总之,有 无数活动与

7、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 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 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 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公地悲剧的含义以及产生原因 当今世界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环境问题。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 资本的扩张,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的承受力受到严重考验。在我国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环境破坏现象。其中,草原破坏和森林破坏是两个 较为突出的问题。经济的发展有时候会以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上个世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大幅度提升,

8、人口的总数也达到了一个很 高的数量级。由于各种的原因,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以我国的 内蒙古草原为例,1982年内蒙古草原退化严重,与1982年相比,1983年的年间草原植被状况优于1982年的年份只有5年,年 8 年间内蒙古草原各类型的草原植被状况均劣于 1982 年,没 有出现显著改善的年份。总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草原放牧 量增加超过了草原承受限度。牧民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后果增加牛羊数量 第二,草原的开垦导致了草原面积减少。第三,外地人口涌入,对内蒙古 中西部地区甘草、麻黄、苁蓉等药用植物的无序采挖。第四,牧民为了解 决烧柴等能源问题,盲目地砍伐灌木用作燃料。另外一个典型

9、的例子,是 森林破坏。森林被破坏之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会 产生许多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塌方等。黄河水含沙量年年增加,也是由 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受雨水冲刷之后,土壤最终流入黄河所致。导 致森林破坏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人为的滥砍滥伐,攫取大量的木材。 第二,为了增加土地面积,开垦森林。第三,因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 要和旅游业发展,不得已破坏了森林。第四,酸雨导致树木干枯。公地悲 剧这一个概念一个美国学者哈定于 1968 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 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首次提出的,文章里说到英国曾经有这样一种土 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尚未耕种的土地作为牧场 (

10、称为公 地),无偿向牧民开放。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但由于是无偿放牧, 每个牧民都养尽可能多的牛羊。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地牧场最 终因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终全部饿死。属于人民的公共财 产,比如第3页环境,水源,空气等等,没有明确地进行分配,就会导致一些人为了谋 取私利增加消费量,而另外的人就被迫消费了。公地的悲剧,基本上就是指在这类情况下环境的破坏。牧民 不考虑单位面积草原的承载量,增加了放牧量,长此循环下去,草木枯竭 还有就是,人们对森林树木砍伐和开垦,让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因为 草原和森林没有明确地像财产一样进行明确的分配,所以有的人为了个人 利益的增加,忽视长远

11、利益,不惜破坏了环境。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注意 和有效遏制的话,公地的破坏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成了悲剧。英国科学家哈丁1首次提出了;公地悲剧;这一概念并通过形象的例子 对此加以解释:假设有一片公共牧场可供牧民们自由放牧,在缺乏使用限制 机制的情况下,每个牧民所做的决策总是尽量多地放牧或者延长放牧时间, 直至放牧总数超过草地的承受能力.结果草地逐渐耗尽,而牧民也无法继续 在该公地上放牧和得到更多收益,这时便发生了;公地悲剧;.此后,;公地悲 剧;一词经常被用来指理性地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在没有相应制度约束 下,其短期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公地悲剧;的产生是由于缺乏制度 约束,多人在共同行使公

12、共产权时,个体行为很容易给公共资源的使用带来 外部性.首先,人们过度使用公共资源几乎不用承担成本 ,而限制自己使用 所产生的收益却分散到在所有共同使用公共资源的人身上 ,个体在做生产 决策时更不会主动考虑自身行为所包含的所有社会成本 ,所以行使该公共 产权的人会倾向于尽量多,尽量快地利用公共资源,造成资源过度使用2. 其次,公共资源的供给者很难排除其他人的使用,因此人们在公共资源供给 和消费上存在;搭便车;的动机,都等着消费别人供给的公共资源,结果是谁 都不生产.随着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与此同时,对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现在,对人类的

13、 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 续发展,是全人类所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 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确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 续的保证。一种文明如果是通过掠夺来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 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 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 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

14、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 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 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 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 ,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 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 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 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 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 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 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

15、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 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社会经济发 展,也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 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1972 年 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比环境污染更 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协调人类与环境,发

16、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 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环保 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 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 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人的集体努力与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 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 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 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 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现 代人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 ;人也有义务尊重自然 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