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校本教材纲要一、 课程性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唐诗的熏陶,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学生具体情况,便开发设计了《红楼梦》课程二、 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红楼梦》体现了四个新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 课程设计的思路《红楼梦》的开发强调以学校作为开发的基础和主体;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空间第三,校本课程开发要真实地体现人文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大力提倡民主原则,聚集各方面的力量和意见形成全力开发,激发开发潜力,并根据我校实际,努力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学校生活与社会的关系,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校本特色 1、课前:按照课程安排的内容与话题细读《红楼梦》相关章回、主持者讲义及相关参考文献,思考相关问题2、课内:以基础讲授为主开始的聊天、讨论 四、 课程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红楼梦》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古典文学的根基 1、泛读《红楼梦》120回;2、通过细读、思考与聊天讨论,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与精神,感受与思考中国的文学与文化、社会与人生;3、锻炼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尤其是细读能力;4、锻炼自学、思考、讨论能力,特别是蕴含在其中的问题意识。
五、内容简介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红楼梦》简介 第二课时:故事简介第三课时:作者介绍第四课时:电视剧《红楼梦》每集题目及内容简介 第五课时:(1-5回)全书的总纲 第六课时:第五回中人物判词分析第二单元 人物论第七课时: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第八课时: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第九课时: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第十课时: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时:《红楼梦》的历史价值第十二课时:课堂练习 第十三课时:学期总结六、课程实施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阅读古典小说的积极性,使方案的内容向着纵深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拟制定以下多项活动:1、确知自己选此课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取得学分;2、承诺开课后购买指定版本《红楼梦》一本(已有此版本者、对红楼梦原文相当熟悉者、经济上承担不起此项支付者例外);3、课后积极阅读《红楼梦》,课内观看《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精彩片段4、就“红楼梦中人”最喜欢的人物展开讨论,并举办一次有关争议人物的辩论比赛5、开展一次“走进名著,感悟经典”的征文活动6、推荐参考书:王蒙《红楼启示录》、《王蒙活读红楼梦》;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罗书华:《红楼梦精读》 七、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红楼梦〉的阅读必须注重实效,强调过程,注重评价。
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个成绩、评价学生的每一份收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本课程无期中考试,亦无期末考试课程成绩(100分)由课程作业(40分)、讨论(30分)、出席(20分)、课程总结(以课程学习过程、达标)(10分)四项构成课程作业为批读《红楼梦》一回,要求第十周之前完成并上交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各一份2、终结性评价:作业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阅读的细致、心得的新颖合情理讨论的成绩由发言的次数与质量决定出席以考勤记录为准,课堂纪律不良视同缺席课程总结包括文字总结,此项得分的根据是总结的全面与客观成绩公布之后,修课人对成绩不满,可在一周之内提出异议,说服课程主持者更改成绩第一课时《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 《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成于清朝乾隆时期,最初是以手抄本面世的,现在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一个手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十六回,后来又发现了若干的手抄本,如乾隆庚辰年(1761)的抄本,差不多有八十回,这些手抄本都把这本小说定名为《石头记》,并且有署名“脂砚斋”的许多批语。
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他大约生在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卒于1763或1764年,他的身世究竟如何,至今不能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他由于贫病交加、爱子夭折,而未能最终完成这部小说,是可以肯定的事实,现在传下来的前八十回,基本上是他的手笔在他去世三十年后,有一种120回的《红楼梦》以木活字印刷面世,在1791年和1792年连印了两次,从此大为流行但据专家们考证,这种流行本的后四十回是一个叫高鹗的官僚续作的,他的续书虽然使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规模,人物大体上都有了一个结局,但因为他本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都远不及曹雪芹,所以他续写的内容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按曹雪芹的构思,贾家最后是要破落到“好似一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而高鹗却写成宝玉“中乡魁”,贾家“沐皇恩”、“延世泽”所以,高鹗的后四十回乃一大败笔但两百年来这种120回的作法已成习俗,而且高鹗所写出的宝黛悲剧结局,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所以,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戌去品味。
《红楼梦》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第 二 课 时故事简介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云雨私情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二十两银子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能作一首袭人娇嗔说要离开宝玉,深感遗憾的宝玉求袭人别走,袭人趁机规劝宝玉读书“干正事”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争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 宝钗过生日唱戏,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气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更成天和这些女孩子厮混;书童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园,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这是经典的一回 贾政妾赵姨娘所生子,宝玉庶弟贾环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魇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几乎死去。
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二人黛玉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称为花冢,并写《葬花辞》宝玉丫环晴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便顶撞,袭人劝,她又讽刺,气得宝玉要赶走她到晚间晴雯乘凉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被贾环告诉贾政宝玉又结交忠顺王爷喜欢的伶人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