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50KB
约17页
文档ID:475973941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_第1页
1/17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 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据此回答 1-3题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         A.小篆         B.楷书         C.金文         D.隶书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    )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  b  )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4.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c  )         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         C.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         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5.中国在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④封建剥削沉重,影响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a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据此回答6—8题:6.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  b  )         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7.“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   c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8.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c )         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         B.妖鬼狐仙故事确实存在         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9.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这些变法运动是 (   c )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1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b)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1.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  d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2.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3.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   b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14.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        (  b  )    A.散文、诗歌        B.赋和乐府诗        C.小传、传奇        D.戏剧、传记15.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它集中体现了            (   d )    A.奴隶主贵族的意志        B.小生产者的意志  C.秦始皇个人的意志        D.地主阶级的意志 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 .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 .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的反映17.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士族势力成为特权阶层    C.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18.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          ( c   )     A.扁鹊的四诊法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19. 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c  )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20. 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法开始在中国内地流传开来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     B.汉明帝    C.魏孝文帝     D.唐太宗21. 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客观上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    d)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租庸调制、均田制22. 下列城市属于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 c   )    A.长安      B.宣州        C.扬州         D.益州23. 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d  )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24.我国的古都最早定于西安的是          (   c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25.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流传带来的危害不包括 (  b  )    A.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财富浪费     B.修筑了云冈石窟、龙门等石窟    C.寺院经济过度发展                 D.佛教对人民的麻醉作用26.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  c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27.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  (    b)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               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28.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这实际上是( c   )    A.封建赋税制度的一项变革     B.封建国家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C.承认农民战争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9.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                 D.加强民族交流3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1)明后期,瓦剌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2)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3)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4)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c  )A.(2)(3)(4)   B.(1)(2)  C.(3)(4)  D.(1)(3)(4)31.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分裂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d  )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少数民族的崛起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32.北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c)         A.生产力的发展          B.民族大融合         C.政治制度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33.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d   )         A.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34.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c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         C.重农抑商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