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9KB
约8页
文档ID:474524675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_第1页
1/8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教材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洋流的概念、按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洋流的成因与盛行风的关系,最后结合风带分析洋流的形成,结合洋流模式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是经典的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中的内容,这节课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和上一节的《自然界的水循环》及下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节知识点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和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解释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2、 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通过上一节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洋流这样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3、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老师的讲解结合地图知识归纳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3、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知识点的回顾,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4、能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归纳法;2、能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和讨论总结出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分组合作学习法;3、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及时应用和反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时刻用地理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2)、理解海洋及洋流运动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加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使学生关注全球的地理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4、教学重点: 洋流的成因,全球洋流的分部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画法 原因:全球洋流模式图和其分布规律,首先是要结合世界地图分析,我们的高中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地理知识,但是世界地图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欠缺全球洋流模式的规律总结是要在气压带风带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5、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6、课时安排:2课时7、教学思路:实施教学活动时,我会充分利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先利用这幅图让同学们靠观察总结并对图进行简化完成洋流模式图洋流模式图完成之后,通过对这两幅图的分析,最后总结出全球洋流分布的规律8、教学道具:多媒体配合课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有利于方便的展示视频和图片能更好的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附图《世界地理地图》)二、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新闻视频——《鸭子舰队》,在东南亚掉入大海中的玩具塑料玩具鸭经过多年的海上漂泊,现在到达了世界大部分地方,其“身价”也日益暴涨,引发了一轮海上找鸭风潮,同时这只鸭子舰队的整个行程也为科学家研究世界洋流运动提供了试验依据。

思考提问:这支鸭子舰队是借助什么力量远跨重洋到达大洋的彼岸?总结转承:是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今天和同学们学习海水运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洋流板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新课首先是出奇制胜,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画面和声音的结合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2、 新课展开(1) 、多媒体展示多幅图片,包括波浪潮汐和洋流等海水运动为学生讲解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很多,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洋流进而转承引出洋流的概念提问:那么洋流的概念是什么呢?理解突破:在讲解洋流概念的时候可以结合字面意思,洋流——海洋中的河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结合洋流的概念,总结洋流主要的成因——盛行风的影响2) 、师生合作归纳出洋流的性质以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师生归纳:寒流:水温低海区→水温高海区,高纬→低纬暖流:水温高海区→水温低海区,低纬→高纬预期目标:学生学会并能够判断洋流性质加强练习:在讲解完洋流性质之后立即配以课堂知识练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3) 、问题探究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世界洋流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a、展示地图,设疑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在适当的引导之后提出问题:海洋中的洋流是不是杂乱无章的?还有有一定的规律?给学生一定的考虑时间b、在黑板上进行作图,做出空白的地球理想模式图,如下图,并让学生在图中画出全球的风带和气压带 c、风带画好之后,给与学生一定的提示,结合风带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d、分组对比分析将全球的洋流分成分三大组即:以南北纬60度为中心的洋流,以南北纬30度为中心的洋流和以大印度洋的洋流再将班级的学生在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划分为三大组第1组同学观察对比以南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太平洋、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2组:观察对比以南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3组:自习观察印度洋洋流的分布和其它大洋有什么不同之处提示:对比分析洋流运动的方向、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差异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使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活动步骤:活动步骤实施方法 及 预期目标①标出该大洋洋流运行方向以“8”字模式法,引导学生得出其运行方向规律;②标出该大洋各洋流名称引导学生速记洋流名称,并能够上台演示指明;③给不同性质的洋流上色以太平洋为例,引导学生给该大洋东西岸的洋流上色,寒流上“蓝色调”,暖流上“红色调”,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类比其他几个大洋,观察得出其寒暖流分布规律。

④最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反馈讨论结果,并综合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教师作为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e、归纳小结:各组根据学法指导归纳出各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并在图中画出此海域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方向:北顺南逆,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方向:逆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西风漂流、南极环流●北印度洋是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3、 课堂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对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参与进来,能够在结束前对这节课的知识再加以巩固有利于他们更快的掌握知识点4、 课堂巩固: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的运动方向呈( )A、顺时针 B、反气旋型(南半球) C、逆时针 D、气旋型(北半球)2、北纬60°的亚欧大陆西岸气温高的原因是( )A、日本暖流的影响 B、极地东风的作用 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D、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3.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5、板书设计:一、洋流1、定义2、性质分类: 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3、 全球洋流规律总结(1)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度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3)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6、教学后记:这部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有一定的难度。

两面性很强,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部分知识会感受到洋流带来的乐趣,答题也比较轻松但是如果一旦上课没有听懂那么洋流问题将是一个很大的门槛,因为它不仅是这章的重点,还是整个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点出发,我在课堂的一开始就采取视频播放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也带入了知识点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洋流模式图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师生共同努力总结出这节课的精华课堂练习部分本着选重不选难的原则,讲这节课的重点以题目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果太难容易打消学生刚建立起来的自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