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 秋天的图画单元教学内容《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单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2、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3、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单元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秋天的美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语文园地三……………………………………3课时共计10课时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教案(上册)课 题《夜书所见》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准备收集叶绍翁的生平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预习导入(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教学过程(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小结板书设计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景物 思乡之情人物 追忆童年 作业布置书写生字,抄写古诗教学后记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教案(上册)课 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准备收集王维的生平资料教学方法朗读法 精读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预习导入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教学过程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三、精读理解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
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4、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小结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忆思念亲人作业布置背诵默写古诗教学后记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教案(上册)课 题10风筝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方法朗读 合作学习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预习导入一、谈话揭题童年充满欢声笑语,老是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的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大家分享吗?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词语: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ti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小结通过大家自学,明白了古诗的意境和意思,大家表现得非常好!课后请背过古诗板书设计10风筝做风筝 高兴放风筝 高兴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找风筝 难受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后记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教案(上册)课 题10风筝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教学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精读 朗读 合作学习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预习导入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告诉大家:“这风筝是如何制作的呢?”教学过程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1)做风筝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板书:依然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小结板书设计10风筝做风筝 高兴放风筝 高兴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找风筝 难受作业布置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后记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教案(上册)课 题11、秋天的雨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教学重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准备几幅画面教学方法朗读 合作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修订栏预习导入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