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希腊罗马音乐1、西方音乐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包括两部大型史诗《伊利亚诗》和《奥德赛》,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成,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时形成,由小亚细亚的盲诗人荷马记载编纂而成正式以文字记载是公元前6世纪)2、抒情诗:原指和着里尔琴而唱的诗歌,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用阿夫洛斯管演唱,琴歌用里尔琴伴奏演唱琴歌诗人:泰尔潘德,用基萨拉琴为诗歌伴奏,并将琴弦从四根增加到七根,采用荷马史诗特有的扬抑抑格六音步格律写作代表的乐坛牛耳:诗人阿尔凯奥斯(“阿尔凯奥斯”诗体创始人)、萨福(贵族,“萨福诗体”)3、颂歌: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运用华美的合唱形式,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①太阳神颂歌是祭献太阳神阿波罗的合唱曲,风格庄严,用基萨拉琴伴奏;②酒神颂歌是为崇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所唱的诗歌,用阿夫洛斯管伴奏诗人品达罗斯,诗歌结构以“品达罗斯颂歌体”而著称,代表了古希腊合唱颂歌的最高峰4、悲剧是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合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式悲剧中第一个演员:诗人泰斯庇斯 自扮一个角色,与歌队对话,埃斯库罗斯引入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引入第三个演员,情节由演员表演,这才真正形成戏剧。
5、理论家克里奥尼德斯用古希腊民族的名称为大完全体系中的八度音阶命名,包含:两个全音一全音一半音四音列的称为多利亚(e—e1)两个全音一半音一全音四音列的称为弗里吉亚(d—d1)两个半音一全音一全音四音列的称为利第亚(c—c1)6、古希腊的弦乐器:福尔明克斯、巴比通、里尔和基萨拉里尔是古希腊弦乐器的代表,在崇拜太阳神阿波罗的仪式上弹奏福尔明克斯、巴比通和基萨拉都是里尔琴的变体,福尔明克斯是希腊早期的一种拨弦乐器,常用于为独唱伴奏;巴比通和里尔琴极为相似;基萨拉是大型的里尔琴,为史诗朗诵和歌唱伴奏,是专业音乐家的乐器7、古希腊的管乐器:阿弗洛斯、萨尔平克斯和绪任克斯阿夫洛斯管是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所用乐器;萨尔平克斯是荷马时期的小号;绪任克斯是类似中国排箫的乐器8、古罗马军用管乐器:罗马人的阿夫洛斯管叫作提比亚,吹奏者叫作提比契纳二、中世纪教会音乐(纯粹的声乐)1、为弥撒仪式中的歌唱部分所写作的音乐称为“弥撒曲”,它是整个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音乐最重要的音乐体裁2、纽姆四线谱是中世纪最重要的谱式,但其缺点是无法标明音符的长短13世纪,一位德国音乐理论家弗朗科写了一本《定量歌曲艺术》,论述歌曲的节奏模式,提出了用不同形状的音符表示不同长短的音的设想,促成了“定量乐谱”(即标明音的长短的乐谱)。
3、10~13世纪,法国早期复调音乐分为:圣马夏尔乐派(10~12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12~13世纪),“巴”是当时整个欧洲复调音乐中心莱奥南是当时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佩罗坦是当时杰出的迪斯康特作曲家三、中世纪世俗音乐1、13世纪以后,除了管风琴外,一切乐器都被禁止使用但在民间音乐中有琉特、竖琴、吉他、曼多林、曼多拉(次中音曼多林)、等拨弦乐器,维奥尔、多擦提琴与擦弦乐器,杜尔西麦类的击弦乐器,以及笛子、潘管、簧管、号角、风笛与管乐器2、流浪艺人是浪迹四方的音乐和杂技表演者:德“高克勒”、法“戎克勒”、英“吉格勒”和“格里曼”3、骑士制度,法,普罗旺斯地区首先兴起,也是游吟诗人“特罗巴杜尔”的发祥地特罗巴杜尔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出身大多贵族4、法国北部接受特罗巴杜尔传统的游吟诗人叫“特罗威尔”,用“奥伊语”吟唱的诗歌不下四千多首,大多是抒情的分节歌最早的特罗威尔之一:英国的狮心王查理最著名的特罗威尔:13世纪的亚当 得 拉 阿莱(法),号称“阿拉斯的驼背”田园剧《罗班与马里翁》是法国第一部喜歌剧5、中世纪最常见的乐器有:索尔特里琴(拨弦扬琴)、横笛、肖姆管和风笛,用手指或拨子拨奏或击奏,是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的远祖。
6、管风琴是教堂唯一允许使用的乐器,分为固定式管风琴和便携式管风琴7、雷贝克琴,用来为歌舞伴奏的乐器,来自北非小型弓弦乐器,是小提琴前身四、文艺复兴1、弗兰德乐派又称第二和第三尼德兰乐派,兴起于15世纪中叶,绵延100多年,代表人:奥克冈、比斯努瓦、奥布雷赫特、伊萨克、若斯坎 德 普雷、奥兰多 迪 拉库等,主要作品:弥撒曲、经文歌,后民族风格的世俗歌曲逐渐增加,包括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意大利的牧歌等2、马丁 路德恢复了全体会众同唱赞美诗的制度,经改革的新教赞美诗称为众赞歌五、巴洛克1、圣卡西亚诺剧院是第一座公开演出的剧院,欧洲第一座公众购票入内的剧院1637年2月在威尼斯开幕演出了马内利的歌剧《安德罗梅达》2、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创始人是蒙特威尔第,首创震音和拨弦等奏法3、《阿里安娜》是现存五十余部同一题材的歌剧中最早的一部4、美塔斯塔西奥,共写27部正歌剧(最早意大利)的台本,题材多为历史、神话六、巴洛克器乐1、现代钢琴是1710年前后意大利乐器制造商克里斯托福里根据哈普西科德改制而成的键盘乐器,因为可以奏出明显的强弱变化,最初命名为“可强可弱的哈普西科德”,pianoforte(钢琴)一名由此而来,18世纪是克拉维科德、哈普西科德和钢琴并存的时代,进入19世纪后钢琴才占优势。
2、17、18世纪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有三个家族产生不少制造提琴的名匠,最早的是阿玛蒂家族,后来技艺传给了瓜内利家庭和历史上有名的小提琴制造家是斯特拉迪瓦里3、17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北部古城博洛尼亚是音乐家汇萃之地博洛尼亚乐派,发展三重奏鸣曲的重要人物:卡扎蒂、G•B维塔利、巴萨尼对三重奏鸣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科雷利4、意大利的塔尔蒂尼(慢板—快板—急板)和洛卡泰利(行板—快板—小步舞曲)喜欢用三乐章的奏鸣曲形式《魔鬼的颤音》(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5、德国管风琴家库瑙(库劳)是键盘奏鸣曲最早的作者,也是标题音乐的先驱6、独奏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协同乐队演奏,创始人:阿尔比诺尼,意大利作曲家7、最早写哈普西科德协奏曲和管风琴协奏曲的作曲家是巴赫和亨德尔8、托雷利奠定了小提琴协奏曲“快—慢—快”三乐章形式9、吕利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作曲家,同莫里哀合作芭蕾喜剧,同基诺合作“抒情悲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人1658年演出的芭蕾喜剧《阿尔西迪亚纳》的序曲,是最早的法国序曲10、巴洛克初期最有影响的管风琴师和作曲家是荷兰的斯韦林克和意大利的弗雷斯克巴尔迪八、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1、正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故又称那不勒斯歌剧。
演出正歌剧时,两幕之间常穿插一些短小的音乐喜剧,称为幕间剧2、趣歌剧:佩尔戈莱西的《婢作夫人》,最早的趣歌剧3、英国的民族喜歌剧是民谣歌剧,也像法国喜歌剧一样用对白把歌曲串联起来,所用歌曲大多是民族和流行歌曲曲调的填词歌曲最早最著名的民谣歌剧是1728年演出于伦敦的《乞丐歌剧》,由约翰 盖编剧,佩普什编曲4、希勒、魏塞:“德国歌剧之父”九、维也纳古典乐派1、海顿,最重要的声乐作品是两部后期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创世纪》的歌词取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四季》的歌词采用苏格兰诗人詹姆斯•汤姆森的诗2、莫扎特歌剧类型有3种①歌唱剧(德国民族喜歌剧),如《魔笛》、《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②意大利正歌剧《伊多梅内里》③意大利趣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乔尼凡》、《女人心》和《魔笛》是莫扎特四大歌剧杰作3、贝多芬唯一一部歌颂女性的歌剧是《菲岱里奥》第七交响曲“大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小交响曲”贝多芬四大奏鸣曲:《悲怆》、《月光》、《黎明》、《热情》十、浪漫主义乐派1、韦伯,德,发展德国歌剧的目标,就是要把诗歌、戏剧和音乐合为一体,也就是后来瓦格纳所说的“艺术作品的统一”(简称“歌剧”)。
韦伯的歌剧对瓦格纳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自由射手》启发瓦格纳创作了《漂泊的荷兰人》,他的《欧丽安特》启发瓦格纳创作了《罗恩格林》2、柏辽兹,法,规模最大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3、门德尔松,德,创作题材主要有3方面——文学、自然和宗教分别作有《仲夏夜之梦》序曲和配剧音乐、《芬格尔山洞》《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圣保罗》《以利亚》清唱剧《宗教改革》交响曲门德尔松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4、舒曼,德,书商家庭,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主人公是霍夫曼小说《雄猫穆尔的生活观》中的人物钢琴套曲《蝴蝶》有感于让 保尔的小说《血气方刚的时期》,主编《新音乐报》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钢琴套曲《狂欢节》《大卫同盟盟友舞曲》5、肖邦,波兰,受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的启发而写了4部钢琴叙事曲十一、中期发展1、瓦格纳,德,艺术哲学论文《歌剧与戏剧》,奠定了乐剧的理论基础2、安东 布鲁克纳,奥,瓦格纳的热烈崇拜者,瓦格纳对其第三交响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接受了布鲁克纳的题献,布鲁克纳因此称它为“瓦格纳交响曲”3、勃拉姆斯,德交响曲、协奏曲各4部:《学院庆典》和《悲剧》序曲;《匈牙利舞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和小提琴奏鸣曲各三部;以及《德意志追思曲》。
其第一交响曲始作于1855年,经过20年才完成,1876年初次演出时,德国指挥家冯 比洛视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续篇,称之为“第十交响曲”,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4、柴可夫斯基在,俄,3部芭蕾舞剧和11部歌剧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暴风雨》、《1812年》;戏剧配乐《雪姑娘》和《哈姆雷特》真正标以“交响诗”体裁的只有《命运》,但其幻想序曲的实质就是交响诗《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大提琴和乐队所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表现了作曲家优雅的古典风格《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曾使列夫托尔斯泰为之感动流泪十二、后期浪漫主义乐派1、马勒(奥)的创作风格分为3个时期:①早期:《旅人之歌》、《少年魔角》②中期:《亡儿之歌》,第五、六、七交响曲为纯乐器作品第八交响曲号称“千人交响曲”③后期:《大地之歌》、第九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中一个规模宏大的柔板乐章2、理查德•施特劳斯(德)称他的标题交响音乐为“音诗”,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唐璜》、《麦克白》)、传说(《梯尔•奥伊伦施皮格尔》)、哲学(《死与变形》)、《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自然(《自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和自传(《英雄的生涯》)、《家庭交响曲》。
1903年,兴趣转向歌剧,创作的《莎乐美》取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埃埃勒克特拉》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剧作者霍夫曼斯塔尔为施特劳斯提供了一部富于人情味的台本《玫瑰骑士》3、拉赫玛尼诺夫,俄,钢琴演奏家,音乐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的继承人3部交响曲和4部钢琴协奏曲是其音乐创作的核心晚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其最后杰作,主题来自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独奏《随想曲》第24首,拉赫玛尼诺夫将他发展为主题和24个变奏出色的性格变奏大师”十三、法和意浪漫主义歌剧十四、民族乐派1、 鲍罗丁:俄,《伊戈尔王子》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讽刺昏庸腐朽的沙皇统治的3部神话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不死的卡谢》和《金鸡》;讴歌春天的神话歌剧《雪姑娘》和民间勇士歌式的《萨特阔》3、 斯美塔那,捷克,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因情节类似于贝多芬的歌剧而被称为“波西米亚的《菲岱里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