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01584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3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2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教学策略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2搜集一些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教

3、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关于金砖国家的世界分布图,播放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关于介绍印度的视频“不可思议的印度”。教师多媒体展示: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眼中的印度吧!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可以采取朗读文字资料、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等形式。教师评价,并根据情况给予鼓励。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二、导入新课:印度作为我国的陆上邻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几个“不可思议”。1.中国的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印度只有300万平方千米,为什么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2.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说,印

4、度将在2028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为什么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出口量较少?三、学习新课一、南亚的位置与范围1教师出示课件“南亚地区”图,请学生说出南亚的大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从 山脉中、西段南侧到 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它东濒 ,西临 。2结合教材阅读材料“南亚大国印度”,教师出示“印度的地理位置”图,请学生说出南亚包括的七个国家的地区。并说明南亚次大陆的含义二、印度的地理位置与邻国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印度的地理位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南临_洋,东临 湾,西临 海,北靠 大陆。纬度位置:陆地大部分位于 之间。半球位置: 半球和 半球。学生抢答。教

5、师评价,并明确答案。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印度地理位置特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认识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2印度的邻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印度的地理位置”图,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学生抢答。教师指图,学生齐答,认识印度的主要邻国。结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知道印度是我国西南面的邻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更让学生通过认识印度周边邻国及其方位,了解印度的相对位置。三、印度的自然环境与粮食生产1了解印度的地形教师出示课件“印度的地形”,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印度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的

6、主要地形区。(2)说明印度的地形特点。(3)印度著名的圣河是 ,注入 。(4)总结印度耕地面积广大的原因: 。学生对照地图到板前指出并回答。 教师: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有水源灌溉,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设计意图:地形作为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对印度的气候及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把地形、气候、农业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印度的地形分布及特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读图就可以轻松掌握。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而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所以我给学生展示图片,并做简单介绍。2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1)读图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教

7、师出示课件:“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雨季:69月 旱季:10月次年5月学生对照图,说明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并结合孟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说明该气候的特征。教师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方法,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是印度女孩韦沙利的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可六一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为这两幅“经典”的图片设置情境,目的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8、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共同探究季风的成因。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抢答。 风 向 特 点1月从陆地到海洋 东北风干热降水少旱季7月从海洋到陆地西南风湿季降水多雨季教师:这种气候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影响?(出示课件)3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师: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农业贸易发展空间巨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度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出示课件:读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以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及课本相关材料,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与地

9、形、气候的关系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水稻小麦小组派代表回答,师生点评,明确答案。教师出示课件: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水稻徐较多的水,此地区是平原其降水充足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小麦耐旱能力较强,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2)粮食问题仍是印度政府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原因是什么?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回答。(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不稳定)教师出示课件: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还有“白色革命”、“蓝色革命”、“黄色革命”。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以联系的眼光看问

10、题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和讨论中形成农业生产应该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教师承转:印度优越的地理环境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基本解决了印度人吃饭的问题。但是,良好的地理环境对人口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同时,人口问题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压力。那么,印度的人口状况如何呢?四、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未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印度人口之多。如此“超载”设计意图:图片配上我自拟的标题,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印度人口之多。2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教师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教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口吗?你预测一下印度会不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呢?

11、学生大胆预测,教师出示课件: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28,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派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出示课件。1.优势:(1)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2)消费市场广阔2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课堂小结: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也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印度都有了哪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对前面的三个不可思议是否明白了?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答疑解惑。出示课件:本节思维导图。设计意图:回扣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问题重难点的处理能力,并养成构建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能力和习惯。拓展延伸教师:结合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师生一起讨论,我国与印度合作的意义。教师出示课件:“一带一路”建设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发展。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的方面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