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谈谈对科研的理解和认识 专业: 10信管班级: (2)班学号: 1030050229姓名: 陈维栋指导教师: 宁正元完成日期: 2013 年 05 月 08 日摘要1. 科学研究的定义:科学研究是指:发现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这就是求真科学研究是指探求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没有探索性缺乏创造性只是重复他人做过的工作只能叫学习不能称为科学研究.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领域中的检索和应用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统计以及对数据的搜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2. 科学研究的起源于问题: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
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3.科学研究的类型: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2.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3.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1)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2) 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3) 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也就是假 设或假说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自然定律”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
有不少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的、合乎事实的论断.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这样的“好运气"只有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5. 科学人员所应具有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信息的支持,没有适宜的信息,发现不了问题,也无从分析与解决科研能力是指能独立确定科研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实验研究.能及时收集整理实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科研能力是指属于各学科领域研究者共同具备的一种能力主要指从事具体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关键词科研、科学研究、 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科研类型、 科研定义、 科研的起源等参考文献 1、 蒋琼。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4).2、来秀明,陈旭.简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3.3、孟昭学.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6) 4、李鑫雅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究,200515.5、陈丽华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566、Cnki概念知识元库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