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593009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说课稿集合十篇 物理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_号,我说课的题目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年级物理_册第_章第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方面来说这节课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和 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 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 和 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 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 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

2、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 知识解决 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能力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2、教学目标

3、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 ,所以本节课的重

4、点是 ;而对 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 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作为教师

5、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三、 教学程序及设想: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分钟)为了顺利得出本节 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 ?(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

6、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

7、,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以一节为例: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6、学后反思:(3分钟)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四、板书设计: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学生

8、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等等) 物理说课稿 篇2 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

9、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认知目标: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说学生(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

10、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说教学法1、说教法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

11、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2、说学法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

12、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说过程(略) 物理说课稿 篇3

13、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 核心地位 基础性作用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它是牛顿物理学的核心。基础性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2、新课程的特色:教材上:更突出科学探究的地位,更有利于教师灵活处理教材。理念上:更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更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3、我的理解:经历“一个过程”: 经历一次相当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渗透“两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图象法发展“三种能力”: 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二、学生分析n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14、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疑问: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加速度到底和力、质量有什么关系?说明:学生的这个疑问是打破旧的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探究什么” (目的)“怎么探究”(过程)3、我的解决方案: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重视过程评价。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加强学生同伴互助,加强师生对话和反思。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归纳总结牛顿第二定律。(2)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能发展学生观察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2)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并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2)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的体验,感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