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教材课内经典名篇整理(《离骚》+《墨子》+《劝学》)

lu****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50KB
约3页
文档ID:464104546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教材课内经典名篇整理(《离骚》+《墨子》+《劝学》)_第1页
1/3

高考语文教材课内经典名篇素材1.《离骚》【作家作品】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刘向辑《楚辞》收录其作品二十余篇,主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离骚》是中国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后世文人无不对这首长诗推崇备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宣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许多作品同《离骚》一样,往往大量地编织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和历史人物,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雄奇图画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在1926年出版《彷徨》时引《离骚》诗句作为书前的题词,显示出《离骚》所体现的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的巨大影响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舒頔《小重山·端午》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王禹偁《清明日独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陆龟蒙《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陆游《哀郢二首》离骚读罢总堪伤——舒頔《小重山·端午》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

——蔡松年《念奴娇·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边贡《午日观竞渡》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屈原《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陆龟蒙《离骚》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倪瓒《题郑所南兰》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沧浪诗话·诗评》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李白《笑歌行》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屈原《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屈原《离骚》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屈原《离骚》2.《墨子》【作家作品】《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名句】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 修身》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18章 非攻(中)》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01章 亲士》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 亲士》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墨子·01章 亲士》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01章 亲士》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01章 亲士》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02章 修身》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墨子·49章 鲁问》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32章 非乐(上)》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墨子·02章 修身》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02章 修身》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墨子·50章 公输》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墨子·02章 修身》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 修身》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02章 修身》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墨子·47章 贵义》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05章 七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墨子·02章 修身》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47章 贵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此五者不可不节——《墨子·06章 辞过》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02章 修身》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墨子·04章 法仪》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墨子·44章 大取》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48章 公孟》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15章 兼爱(中)》3.《劝学》【作家作品】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名句积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荀况《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