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395363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原理(A)基础练习6(电大10级)第九章动态数列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概念: 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它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因此,动态数列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一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种类: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增减变化情况。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一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

2、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所谓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将一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各个指标值是不能相加的。、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将一

3、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标志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动程度。各个指标值也是不能相加的。动态数列编制的要求:时间长短统一:强调时期数列各指标数值所对应的时期长短应该一致;总体范围统一:数列中各指标所属总体范围应一致;计算方法统一:数列中各指标计算口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应一致;经济含义统一:数列中各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应一致。二、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发展水平既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发展水平实际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数值。、平均发展水平平

4、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它是动态数列中各项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中发展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既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是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是将总体各单位同一时间的变量值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其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差异抽象化。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于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而形成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由时期数列计

5、算由时点数列计算时点数列有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之分,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又有两种情况: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于这两种动态数列是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派生出来的,因此其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是由总量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派生出来的。归纳计算原则和方法为:不能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本身计算序时平均数。要找到当初派生这个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原来两个数列,分别计算其序时平均数,然后进行对比,从而得到所求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

6、均数。基本公式为: 式中:代表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数列和数列既可以是时期数列也可以是时点数列。 例1、某企业总产值和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 月 份 3 4 5 6 月总产值(万元) 1150 1170 1200 1370 月末职工人数(千人) 6.5 6.7 6.9 7.1 试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料分析和计算思路:所求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平均指标,所以本题是要以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月全员劳动生产率 = 月总产值 月平均职工人数 其中分子月总产值数列是时期数列 用公式: 求序时平均数;分母月末职工人数是

7、时点数列 进一步看是间隔期相等的时点数列用公式: 即“首末折半法”求序时平均数;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即: 得到月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序时平均数。 解: (万元) (千人) 第二季度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万元/千人) 即:1833.33(元/人) 三、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说明的是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计算时,由于基期的不同而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水平同某一固定基期水平对比,说明现象

8、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二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公式表示为: 还可表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相应是指时间段要相应,否则等式不成立)、增长量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公式为: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计算时,根据基期的不同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以报告期前一期水平为基期计算的,表示现象较短时期变动的数量;累积增长量是以固定的基期水平计算的,表示现象在较长时期变动的数量。二者的关系为: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公式表示为还可表述为: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各个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9、(相应是指时间段要相应,否则等式不成立)对增长量还可以加以平均,用来说明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 公式为: 逐期增长量之和 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反映现象数量增长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由增长量对比基期水平或发展速度减()而得。利用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计算:增长速度 = 发展速度 1 (或100%)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发展速度说明的是报告期水平为基期水平的多少倍或百分之几,增长速度说明的是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了多少倍或减少了百分之几。发展速度总是正的,而增长速度则有正有负,分别表示正增长和负增长。

10、要注意的是:定基增长速度不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能直接进行换算。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时可以利用的关系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环比增长速度 = 环比发展速度 1定基增长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反映了现象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其计算方法有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常用的方法是几何平均

11、法。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 公式中: 为连乘积符号)(开n次方即为开3次以上的高次方根,计算时往往需要用多功能计算器)()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有正负,分别表示逐期平均递增程度和平均递减程度。 例1、某地区19901995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粮食产量(万吨定基增长量(万吨)环比发展速度(%)200-110314010593要求: (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计算该地区1991年至1995年这五年期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解:(1)计

12、算结果如下表:时间199019911992199319941995粮食产量(万吨)累计增长量(万吨)环比发展速度(%)200-220201102313110524040103.925252105234.434.493 (2)年平均增长量 = 34.45 = 6.88(万吨) 年平均增长速度= =0.032 即:3.2% 例2、某地区粮食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是.,年平均发展速度是.,年比年增长,试求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解:平均发展速度 = 例3、已知1990年我们国民收入生产额为14300亿元,若以平均每年增长5%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国民收入生产额将达到什么水平? 解:已知 则: =14300(亿元) 、速度与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