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物理实验光电效应法测定普朗克常数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45KB
约25页
文档ID:461677856
基础物理实验光电效应法测定普朗克常数_第1页
1/25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实验课题: 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 的误差分析及现象探究班级: 101411 班 姓名: 毕 雄 学号: 10141021 目录目录 2摘要: 3一、 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 3二、 实验目的 3三、 实验原理 4四、 实验仪器介绍 6五、 实验内容 6(1) 测试前准备 6(2) 测普朗克常数h: 7(3)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8六、 数据记录与处理 10(1)原始数据记录 10(2)图示法 11(3)线性回归法 11(4)不同频率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3(5)同一频率、不同光强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3七、 误差分析 14八、 实验现象探究 15九、 实验总结、感想 15十、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报告对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原理、步骤、仪器及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介绍分别运用了图示法和线性回归法处理数据算得普朗克常量,对比得出了更加准确的处理方法,并运用office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有效地控制了直线拟合的人为误差最后对实验的误差来源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些改进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薄的感想。

一、 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光电效应是指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1887年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验证电磁波的存在时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一实验现象无法用当时人们所熟知的电磁波理论加以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大胆地把普朗克在进行黑体辐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辐射能量不连续观点应用于光辐射,提出“光量子”概念,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1916年密立根通过光电效应对普朗克常数的精确测量,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并精确地测出了普朗克常数爱因斯坦与密立根都因光电效应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光电效应实验对于认识光的本质及早期量子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电效应已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和许多科技领域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如光电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已成为生产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器件 二、 实验目的1. 定性分析光电效应规律,通过光电效应实验进一步理解光的量子性;2. 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实验方法,并测定普朗克常数h;3. 进一步练习利用线性回归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三、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构成光电流,改变外加电压,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如下:(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I- 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电压U0,当≦时,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U0,被称为截止电压 (2)当≧后,I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M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成正比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3所示 (4)截止电压U0与频率 的关系如图4所示,与 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 随不同金属而异)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 ,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 秒的数量级 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想象的那样,分布在波阵面上,而是集中在被称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频率为 的光子具有能量E = h,h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被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

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余下的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1)式中,A为金属的逸出功,为光电子获得的初始动能 由该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所以即使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电子落入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截止电压,光电流才为零,此时有关系: (2)阳极电位高于截止电压后,随着阳极电位的升高,阳极对阴极发射的电子的收集作用越强,光电流随之上升;当阳极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已把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几乎全收集到阳极,再增加时I不再变化,光电流出现饱和,饱和光电流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成正比 光子的能量

四、 实验仪器介绍光电效应实验仪ZKY-GD-4由光电检测装置和实验仪主机两部分组成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电管暗盒,高压汞灯灯箱,高压汞灯电源和实验基准平台实验主机为GD-4型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该实验仪是由微电流放大器和扫描电压源发生器两部分组成的整体仪器仪器结构如图5所示 实验仪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模式,具有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动态显示采集曲线(连接普通示波器,可同时显示5个存储区中存储的曲线),及采集完成后查询数据的功能 五、 实验内容(1) 测试前准备 将实验仪及汞灯电源接通(汞灯及光电管暗盒遮光盖盖上),预热20分钟调整光电管与汞灯距离为约40cm并保持不变用专用连接线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实验仪电压输出端(后面板上)连接起来(红—红,蓝—蓝)务必反复检查, 切勿连错!(本实验已连接好,请不要更改) 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所选档位,进行测试前调零调零时应将光电管暗盒电流输出端K与实验仪微电流输入端(后面板上)断开,且必须断开连线的实验仪一端旋转“调零” 旋钮使电流指示为000.0调节好后,用高频匹配电缆将电流输入连接起来,按“调零确认/系统清零”键,系统进入测试状态。

若要动态显示采集曲线,需将实验仪的“信号输出”端口接至示波器的“Y”输入端,“同步输出”端口接至示波器的“外触发”输入端示波器“触发源”开关拨至“外”,“Y衰减”旋钮拨至约“1V/格”,“扫描时间”旋钮拨至约“20μs/格”此时示波器将用轮流扫描的方式显示5个存储区中存储的曲线,横轴代表电压,纵轴代表电流I 注意:实验过程中,仪器暂不使用时,均须将汞灯和光电暗箱用遮光盖盖上,使光电暗箱处于完全闭光状态切忌汞灯直接照射光电管 (2) 测普朗克常数h: 测量截止电压时,“伏安特性测试/截止电压测试”状态键应为截止电压测试状态,“电流量程”开关应处于A档 ① 手动测量 使“手动/自动”模式键处于手动模式将直径4mm的光阑及365.0nm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盒光输入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此时电压表显示的值,单位为伏;电流表显示与对应的电流值I,单位为所选择的“电流量程”用电压调节键→、←、↑、↓可调节的值,→、←键用于选择调节位,↑、↓键用于调节值的大小 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观察电流值的变化,寻找电流为零时对应的 ,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的值,并将数据记于表1中为尽快找到的值,调节时应从高位到低位,先确定高位的值,再顺次往低位调节。

依次换上365.0 nm,435.8 nm,546.1nm,404.7 nm的滤色片,重复以上测量步骤 注意: 1、先安装光阑及滤光片后打汞灯遮光盖; 2、更换滤光片时需盖上汞灯遮光盖 ② 自动测量 按“手动/自动”模式键切换到自动模式此时电流表左边的指示灯闪烁,表示系统处于自动测量扫描范围设置状态,用电压调节键可设置扫描起始和终止电压注:显区左边设置起始电压,右边设置终止电压)对各条谱线,建议扫描范围大致设置为:波长 365nm 405nm 436nm 546nm 577nm 电压范围-1.90~-1.50V -1.60~-1.20V -1.35~-0.95V -0.80~-0.40V -0.65~-0.25V 实验仪设有5个数据存储区,每个存储区可存储500组数据,由指示灯表示其状态灯亮表示该存储区已存有数据,灯不亮为空存储区,灯闪烁表示系统预选的或正在存储数据的存储区 设置好扫描起始和终止电压后,按动相应的存储区按键,仪器将先清除存储区原有数据,等待约30秒,然后按4mV的步长自动扫描,并显示、存储相应的电压、电流值扫描完成后,仪器自动进入数据查询状态,此时查询指示灯亮,显示区显示扫描起始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

用电压调节键改变电压值,就可查阅到在测试过程中,扫描电压为当前显示值时相应的电流值读取电流为零时对应的 ,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U 的值,并将数据记于表1中表1 U0 —关系 光阑孔Φ= mm波长λi(nm)365.0404.7435.8546.1577.0 频率 (× Hz)8.2147.4086.8795.4905.196 截止电压手动V)自动按“查询”键,查询指示灯灭,系统回复到扫描范围设置状态,可进行下一次测量将仪器与示波器连接,可观察到为负值时各谱线在选定的扫描范围内的伏安特性曲线 注意:在自动测量过程中或测量完成后,按“手动/自动”键,系统回复到手动测量模式,模式转换前工作的存储区内的数据将被清除 (3)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将“伏安特性测试/截止电压测试” 状态键切换至伏安特性测试状态电流量程”开关应拨至 A档,并重新调零将直径4mm的光阑及所选谱线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盒光输入口上测伏安特性曲线可选用“手动/自动”两种模式之一,测量的最大范围为-1~50V手动测量时每隔5V记录一组数据,自动测量时步长为1V。

记录所测及I的数据到表2中 将仪器与示波器连接,此时 ① 可同时观察5条谱线在同一光阑、同一距离下伏安饱和特性曲线 ② 可同时观察某条谱线在不同距离(即不同光强)、同一光阑下的伏安饱和特性曲线 ③ 可同时观察某条谱线在不同光阑(即不同光通量)、同一距离下的伏安饱和特性曲线 由此可验证光电管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成正比表2 I—关系(V)I(× A)(V)I(×A)在为50V时,将仪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测量并记录对同一谱线、同一入射距离,光阑分别为2mm、4mm、8mm时对应的电流值于表3中,验证光电管的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六、 数据记录与处理(1)原始数据记录表1 U0 —关系 波长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