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350573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池学院2017年新设环境设计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我校环境设计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4届学生,首届毕业生 71人于2017年6月毕业,现有在校生241人。该专业设立以来,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探索,不断地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培养方案,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师资队伍,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规范专业教学管理,使专业办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围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工作,专业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该专业建设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专业定位与规划根据河池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4-2020年),环境设计专业系

2、学校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学科专业群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支撑一级学科艺术学的基础性专业,是大学文化、人文社会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本专业计划至2018年招生规模从现在的每届50人增加到100人左右;坚持应用性、区域性、民族性的办学定位,依托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美术文化资源优势,至2020年建成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环境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环境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师资队伍(一)师资队伍

3、结构日趋合理环境设计专业教师16人,其中中老年教师 6人,占37.5%;青年教师10人,占62.5%;硕士研究生学历11人,占68.8%;本科学历 5人,占31.2 %;副教授2人,占12.5%;讲师12人,占75 %;助教2人,占12.5%;专业教师中,环境设计专业6人,占37.5%;设计学专业4人,占25%;美术学专业5人,占31.25 %;书法专业1人,占6.25 %;是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另外,还聘请外校兼职教授2名,他们都是有着丰富的美术与设计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二)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活动,努力探索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

4、论和实践,2013年以来专业教师主持教改课题6项,其中区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主持或参与教学改革项目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73 %;参加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获奖3人次;开展桂西北特色教学实践,获得学校重点实验基地一项。专任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四年来申报主持3个区级科研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艺术作品21件,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发扬“传帮带”精神,以老带新,安排有教学、科研能力的老教师对新进教师进行帮扶。帮扶指导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指导工作有计划、有实施记

5、录、有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通过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熟悉教学常规,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教学资源1.校内教学资源不断充实近四年来,学校对本专业建设经费投入逐年上升,2012至2016年学校共投入专业建设资金16万元,各级财政投入468万元,其中用于基础建设196万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19万元,师资队伍32万元,教学运行与改革26万元。增添教学用房6间480平方米,增添实验室3间,共320平方米,展览厅二层共500平方米;现有专业图书11种2.8万册,电子图书资料源6个;800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255台套,共计155.48万元。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机房、陶艺实训室、基础造型实训室、艺

6、术作品展示中心等实训设施日趋完善,实训室正常开放,能满足教学实验实训要求。2.校外实践平台不断拓展本专业在校外建立了多个采风和实习基地,主要包括刘三姐文化传承中心、长沙景森文化创意写生基地、湖南株洲视觉之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广西美术出版社、北京紫名都装饰、瑞禧装饰、宜州市第一小学实习基地、宜州市第三小学实习基地等,与这些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根据教学计划每年选派学生到这些单位开展采风或实习活动。做到基地老师与学校专业老师共同实施对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协同指导。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一)群策群力,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方案导向不断明晰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四年

7、的实施和三次的调整,目前目标定位比较明确,符合教育部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符合国家和学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培养目标总体一致;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有效地支撑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2. 人才培养突出实践导向与地域特色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设计总学分180学分,2432学时,其中公共必修课39学分,占总学分的21.7%;公共选修课8学分,占总学分的4.44%;专业必修课58学分,占总学分的32.2%;专业选修课9学分,占总学分的5%;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占总学分的15.6%;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践比重从40%调整到60%

8、,增加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10学分,占总学分的5.6%;企业行业教学模块30学分,占总学分的16.7%;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课程从原来的6学分增加到10学分,增加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套餐式”培养模式的确立,减少了面面俱到的专业必修课,从而使专业选修课,专业特色课得以增加,实现了分类培养的目标,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使人才培养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3. 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首届毕业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通过了各门课程考核、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并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求

9、真务实精神。具有系统的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及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环境设计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向;具有较强的环境设计和工艺制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多媒体辅助设计手段;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4. 加强调研与专业建设视野。在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到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钦州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怀化学院、吉首大学等调研学习,并在校内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论

10、证。新培养方案注重把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从中体现出来,初步建立了面向企业、行业和部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构架。上述表明,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吻合,并有效地支撑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开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适合社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本着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原则,开设了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灯具设计与制作、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家具设计与制作、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民居饰品设计与制作、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民居设计与制作等少数民族特色课程,培养具备设计与开发少数民族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11、,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丰富桂西北少数民族元素特色,促进桂西北少数民族经济繁荣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环境设计学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模式与培养特色,使学科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完善,强化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备综合文化素质并掌握一定技术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具有较高艺术审美能力,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定位,探索构建适合这样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套餐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套餐式”就是根据行业(岗位)类型制定课程模块(营养套餐)供学生选择,并指定教师团队(设模块负责人)分类跟踪指导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首先是设置就业指导课程

12、,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创新、创作教学融入各个课程、各单元教学中,创造机会,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要求教师组织课程单元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最后一张单元作业一般都以创作性来命题。第二,以项目为驱动,以科研为平台,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以点带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第三,广泛开展学科专业竞赛活动。每年都定期开展专业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进创新。第四,开展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开展毕业设计这一综合性创新(创作)训练。变理论探讨为主为实践创新为主,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总结、归纳和提炼了自己的创作成果,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高

13、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3.实践能力培养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除了一定的社会实践之外,主要是强化设计基础技能的实践、创新(创作)的实践、适应岗位的实践,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施工工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1)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为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前提条件。(2) 增设两个阶段(共2周)的专业见习实践环节,与专业实习(1个学期)一起构成了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行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3) 增加课外练习,教师下班指导,强化了专业基础能力与表现能力

14、。 (4) 开展单元课程作业展览,促进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5)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培养专业创意能力。(6) 安排学生到专业设计公司和企业参实践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和就业实践能力。4.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展开,突出应用性、创新性、多样性、地方性等特点,变师徒式的跟谁像谁向百花齐放、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顺应艺术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基础与创作的关系,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渠道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的做法是:(1)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优势,通过网络视频、图片强化设计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教师

15、上课除了对关键环节、重点难点的示范教学之外,还要总结其艺术规律,鼓励学生在这种规律的指导下大胆创新,探索符合同一艺术规律的不同艺术内容和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指导,鼓励符合艺术规律的个性化创新。(3)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大力探索传统元素与艺术创作的融合,现代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突出专业的地方民族特色。我们除了给学生开设桂西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家具创意与陈设设计、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灯具创意与陈设设计之外,还要求其他专业课程都要找到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点,在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上要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桂西北少数民族元素、色彩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

16、商业空间、展示空间、景观建筑中的应用,已经结合有关教改课题在教学中做出有益的尝试。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课程教学被纳入项目教学的教学改革范畴,“民族元素”、“创新”、“项目驱动”成为这一教学改革的关键词。(4)把办好课程习作展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抓,以课程教学汇报的形式来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参加展览。好的设计创意作业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认定可以加入收藏,并作为下一届学生课程学习的参考和标杆;不好的作业作为对师生教学的反思。通过备展、办展、观展、评展,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教学推出阶段性教学成果,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5.考试方法改革环境设计专业考试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办法,公共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以考试为主,其他课程以考查为主。考试科目期末集中进行,每个学期考试科目原则上不超过5门。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一些不符合考试的操作性课程也定位考查科目,考查一般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