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下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实行说明,其中重点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第10课是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中的第1课,本课的关键词是:“改革”、“解体”通过讲述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能从中探索出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的历程,我们国家也能从苏联改革与解体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所以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2.联系:本课讲述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他们分别侧重于农业、工业和体制改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为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作铺垫,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经验教训3.课标要求: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的解体4.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掌握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成败,从而分析出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我们应该借鉴的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借鉴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重点: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难点: 改革与解体的关系及苏联解体的原因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课标和历史新课堂的要求,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问题引导:通过师生间的一问一答,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史料研读:史料分为图史资料、影视资料等形式形式多样的史料,形象、直观、生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组讨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个人解决不了的,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2.学法:我给学生预设的学法有: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课文,并复习之前学过的苏联历史,为很好的学习这节课做铺垫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无论何种学习形式都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以导学案为引导,能够满足学生独立思考的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课本”,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合作探究:遇到疑难问题时,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助,共同提高三、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化解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历史新课堂的要求,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三:交流展示;环节四:系统整合;环节五:达标检测。
其中,环节三:交流展示,是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本课的升华提高部分,我准备从四大板块来学习:板块一:寻根源—改革的必然;板块二:议利弊—改革的成败; 板块三:探原因—改革的结局; 板块四:鉴未来—改革的反思环节一: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出示:苏联地图(设计意图:中苏相邻,又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为最后的探究,以史为鉴达成共识做铺垫,前后呼应出示:用设问:“是谁造成了苏联的解体?谁应该为苏联的解体买单呢?”出示:苏联五位领导人的图片(设计意图:以设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8分钟左右)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分别展示预习成果,展示时其他小组注意修正答案,并默背如对答案有质疑,可先小组间解决,若小组间仍然解决不了的,各小组组长再把问题汇总,实行全班讨论设计意图:1.了解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2.“自主学习”的填空题,能够引导学生走进书本,初步感知书本主干知识给学生留足时间、空间,静静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环节三:交流展示(25分钟左右)板块一:寻根源—改革的必然出示:对斯大林评价的一段材料。
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相关苏联的知识,思考并回答出斯大林模式及弊端设计意图:营造感知历史的情景,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艰难性板块二:议利弊—改革的成败出示: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改革内容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出他改革的失败之处出示:赫鲁晓夫在国防建设上的成就和古巴导弹危机图,教师点明:军事方面的过多投入,必然会加重苏联的经济困难设计意图:赫鲁晓夫改革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图史资料,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到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之处,为后面的改革及苏联的解体作铺垫出示:赫鲁晓夫的黑白相间的墓碑图和尼克松对他的评价,及对赫鲁晓夫实行点评总结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全面地的评价历史人物出示:勃列日涅夫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及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相同之处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勃列日涅夫改革一带而过,因为这次改革只是课本的小字部分通过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相同之处的文字,都只是在不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进行一些小修小补,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的解体作铺垫出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出他经济、政治改革失败的影响。
设计意图:图文资料能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能理解他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板块三:探原因—改革的结局出示:视频资料:苏联解体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根据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难点 板块四:鉴未来—改革的反思让学生再小组讨论,探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升华,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对历史进行反思 环节四:系统整合(5分钟左右)大约要用5分钟,要让学生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分小组进行展示,或可找一到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去写之后,老师再展示自己对这节课的整合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一点时间,让他们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环节五:达标检测(5分钟左右)让学生做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要求学生尽量当堂自主完成,不会做的问题小组讨论或问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展示答案,并解释原因这个环节需要5分钟左右设计意图:当堂达标检测,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出示:邓小平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设计意图:与导入前后呼应,认同中国的改革成就,升华并坚定走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四、说板书设计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寻根源——改革的必然议利弊——改革的成败探原因——改革的结局鉴未来——改革的反思(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一环扣一环,线索清晰明了,升华主题 总之,我的本次说课试图体现历史新课堂模式的要求,和“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201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