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提琴魔术师帕格尼尼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50KB
约15页
文档ID:447571939
小提琴魔术师帕格尼尼_第1页
1/15

小提琴魔术师帕格尼尼ﻫ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那亚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那亚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那亚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ﻫ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一位诗人说:世界上的音乐全被世上的男人手掌握着,而女人则是掌握男人手的人.这话搁在意大利音乐家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身上太准确了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热那亚,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继承了父母天份。

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拉琴的,他的肩膀,他的手肘,他的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在帕格尼尼在五十八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和《钟》、《狩猎》的名曲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一度挥金如土,赌博成性,与妓女鬼混那双拉琴的手,那双抓住音乐翅膀的手,一只伸进了肮脏的赌场,一只伸进了狐臭飘香的妓女幔帐他把金质的音符当作了筹码,输掉了不仅是自己的尊严还有自己的人格;他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输给了龌龊的温床和淫荡的女人他的肉体和灵魂被女人掌握和玩弄他把才气和傲骨输了个净光。

ﻫ  脱掉音乐的盛装,帕格尼尼背上了桎枯一样的债务,他被饥饿、疾病困扰着,最后不得不将心爱的小提琴变卖度日他的小提琴要比托查的杰西命运还惨有人说,帕格尼尼的双手和灵魂,被撒旦掌握了在帕格尼尼辉煌时期,人们聆听他的演奏时这样说:才华横溢的大师你拉错几个音符吧,那样我们觉得我们还像人类  但帕格尼尼还算是幸运的,当他堕落到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善良的贵妇人,像天使一样降临到他的身边这个贵妇人叫荻达荻达清楚地知道,拯救帕格尼尼的生命和灵魂,必须从他的双手开始因为帕格尼尼的堕落是双手开始的首先,荻达将帕格尼尼接到乡村自己的一个别墅,对他开始了三年的精心调养生活上的多滋味调养,心灵上的仁爱抚慰,音乐上的指导辅助.荻达手把手地教会了帕格尼尼吉它演奏指法.使他学会了用手指拔出与长笛相似的泛音和双音,使帕格尼尼重新找到了手感和乐感,并创造出了小提琴演奏新技法.《狩猎》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第九曲的别名,E大调,其中一段双音,象狩猎号角声就是从荻达那里学来的.  手指的灵性恢复,取决于一位善良的女人之手的把握;而心灵的复苏,缘于荻达心灵和爱的呵护帕格尼尼的音乐再生,是荻达用爱心拯救复活的在乡村别墅静养的三年中,帕格尼尼学会了珍爱自己和他酷爱的音乐。

在荻达的调养下,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热那亚并在卢卡重新举办了小提琴音乐会生平事迹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又遍及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家罗多尔夫·克罗采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ﻫ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

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ﻫ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

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ﻫ  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病魔缠身,一生中几度死里逃生.46岁时,突然牙床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后,他的演出越来越少.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只能靠儿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译来与人沟通,可见他一生的成就来得多么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

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独弦操圣手ﻫ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传奇式的人物,他创作和演奏过不少小提琴"独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传说是在监狱里练就的他曾因杀妻坐牢,看守准许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为消遣,他就在这根G弦上练出了真功夫.ﻫ  1805年3月,拿破仑的姊妹卢卡和皮翁博公主埃丽萨·巴切科契请他到她的宫廷里当乐长,每两星期在宫廷音乐会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经,常常不等他演毕就离席,但还是十分欣赏他天才的创造力,经常鼓励他发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当时有一个贵妇人和他相恋,要求他写一首只用两根弦演奏的《爱情场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爱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热情的回答;最后, G弦和E弦上的双音结合成爱情的二重唱贵妇人听了他的演奏大为感动ﻫ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转的语气对他说:”你刚才演奏了在两根弦上无与伦比的东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发挥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应试试看。

几星期后,他果然写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军队奏鸣曲(作品31号),标题是《拿破仑》8月,在广大宫廷听众之前演奏了这个作品他后来所作的《玛丽—路易丝奏鸣曲》(作品65号)、《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等,也都是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操"ﻫ  ﻫ吉它艺术的忠实探索者帕格尼尼这个名字,总是与小提琴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诣,则鲜为人知事实上,帕格尼尼不但会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为了潜心研究吉它,曾放弃了公开的小提琴演奏活动达数年之久ﻫ 欧洲的古典吉它艺术在十八世纪曾盛极一时,这与当时的几位吉它艺术家如索尔、阿瓜多、朱里亚尼的努力倡导是分不开的这几位杰出人物作古之后,欧洲古典吉它艺术一时趋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得以复兴ﻫ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时代,正是古典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他将许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机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强了小提琴的表现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称艺术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几乎都以技巧艰深而著称,但他的吉它曲却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优美ﻫ  帕格尼尼是吉它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留下了几首堪称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对吉它艺术苦心扶植,为吉它艺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ﻫ  艰难的下葬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