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职称评审工作方案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90KB
约30页
文档ID:446522304
2023年职称评审工作方案_第1页
1/30

2023年职称评审工作方案 2023年职称评审工作方案1(4542字)  一、评审小组  1.领导小组成员为:zz  职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z  评定小组成员为:zz  二、评审程序  公开述职、材料打分、公开展示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成果、民主测评、择优推荐、公示等程序  三、评分细则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它工作方面  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 (15分) 其他工作 (10分)  年度考核 (10分) 综合表彰(任现职以来) (5分) 教龄 进档 学历 农村任教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6分  年度考核优秀每次2分  表彰、嘉奖、记功,  镇校级每次1分,市(区)级每次2分,z市级每次4分,省级及以上每次5分(其中镇校级累计不超过2分)  各类与教育教学工作及申报人员岗位职责有关的单项表彰市(区)级每次1分,z市级每次2分,省级及以上每次4分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每年0.5分  任现职至今,进档职龄每年0.5分  作为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另加1分  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3分,博士学位4分  从教以来在农村任教满三年的加1分、满5年的2分,满8年的加3分市(区)内支教1年1分,跨市(区)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二)教学工作  项目 累计分值 细则  循环教学 6 任现职以来有过两次循环或教过两次初、高三以上的6分;有过1次循环教学的4分;无循环教学或未教过高、初三的2分。

高初三不开设的课程按最高学段任教3年以上的6分,不足的每少一年减1.5分只有初三开设的学科任教5年以上的6分,不足的每少一年减1分  教学效果 5 任现职以来,同类班级四个班以上的,期中、期末考试3次以上第一名或1次第一6次第二的或2次第一3次第二的5分,次数不足相应减0.5分∕次; 从未获得过第一第二的最高不超过3分;中途接班且进步明显的加1-3分;不参加考试的学科按平时上课表现及与本组其他教师比较给分  工作量 6 任现职以来,每学年每周标准课时(不含年级系数)超12节的6分,10-11节的5分,8-9节4分,6-8节的3分,6节以下的2分,教学工作量不足12节有其他辅助工作量累加的最高不超过5分有部分学年工作量达不到以上标准的计算均值)  劳动纪律 3 任现职以来,无病事假的抽查全到的3分;有过请假自己安排好课务的的减0.1分∕天,学校安排课务的减0.2分∕天;抽点未到减0.2分∕次.;有过上课迟到或早退的减0.5分∕次;有过旷课或旷职的减1分∕次.  教案 2 教学工作检查教学案上二次备课充分,教学反思全2分;其余1分  教师基本功竞赛 3 任现职以来,参加课堂教学和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

  课堂教学省级及以上3分;大市级2分∕次;市区级1分∕次,校级0.5分∕次;  基本功竞赛省级及以上1.5分∕次,市级1分∕次,区级0.5分∕次,校级0.25分∕次  学生满意度 2 任现职以来,学年度课堂测评学生满意率均为95%以上2分; 94-90%的'1.5分,89-85%的1分,85%以下0分  其他 2 编写校本教材的主要编者,完成任务得到学校确认的2分;任教第二选修课,有地点有学生有教案有成绩评定2分;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校“三进”工作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果展示有总结的2分;  (三)教科研方面  1.公开课教学(6分)  省级以上公开课(5分/次)  地市级公开课(4分/次)  县市级(市直)公开课(2分/次)  校级公开课(1分/次)(不超过3分)  总分(累计不超过6分)  注:1.申报时须提供活动通知、活动安排方案、公开课教案以及评课议课记录等详实的佐证材料原件,并经组织单位确认或市(区)以上教科研部门认可  2.同一课例以最高级别计分  2.发表获奖论文或参编教参(10分)  核心刊物  (8分/篇)  参加z市级及以上编写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5分)  省级以上公开发表(5分、篇)、获奖或专题研讨交流作品(3分/篇)  市级公开发表(3分/篇)、市级获奖或专题研讨交流作品(2分/篇)  总分(累计不超过10分)  注:1.同一篇论文以发表或获奖级别最高的计算一次,不重复计分。

  2..获奖论文必须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以及教育学会组织评奖并发文公布的  3.教学改革及课题研究工作(10分)  (1)教改:参加教改实验取得一定效果,教育教学经验在县级及以上范围交流推广的5分;  国家级经验交流(5分/篇)  省级经验交流(3分/篇)  大市级经验交流(2分/篇)  市直学校级培训、经验交流(1分/篇)  校级经验交流(0.5分/篇)(不超过2分)  总分(累计不超过5分)  (2)课题研究参加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5分  国家级课题(5分/篇)  省级课题或国家子课题研究(4分/篇)  市级课题研究(3分/篇)  市直学校课题研究(2分/篇)  总分(累计不超过5分)  主持人5分  主持人4分  主持人3分  主持人2分  一般参与4分  一般参与3分  一般参与2分  一般参与1分  课题研究开题的1/3×单项分值、中期得2/3×单项分值、结题得5分  说明:1.教科研课题要求为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审批立项的课题参加课题研究的需提供课题名称和相关佐证材料;且必须有课题研究报告  2.论文、教改、课题研究、讲座及经验交流不得重复计分。

  3.所报课题以自己认为可得最高分的课题为依据得分  (四) 教育工作  1.教育管理  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3年(一级)、6年(高级)以上、(任现职2年)  满分6分班主任年限不足者,以0.5分/年计入  从教以来,担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员、教研组长以上干部等教育管理4年(一级)、7年(高级)以上(现职3年)满分得6分指导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小组,4年(一级)、7年(高级)以上(现职3年)满分得4分年限不足,以0.5分/年计  任现职以来担任前二项工作2年以上每加1年加0.5分  现职以来担任备课组长0.5分∕年,累计不超过2分  现职以来担任团委委员、工会委员、学生会干部  0.5分∕年,累计不超过2分  现职以来,参加宿舍值班管理  1分∕年(累计不超过2分)  现职以来协助政教处组织综合活动  0.5分∕次(累计不超过2分)  总分(累计不超过10分)  2.教育实绩(所带班级、团委、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及本人)  获国家级表彰5分∕次  获省级表彰4分∕次  获地市级表彰3分∕次  获县市级表彰2分∕次  获校级表彰1分∕次(累计不超过4分)  开设校级及以上班会观摩课或班主任培训讲座1.5分∕次。

任高、初三毕业班班主任,且完成学校工作目标,1分∕届  总分(累计不超过7分)  注:同年度获集体和个人表彰不重复计分,按得分高的计  3.学生获奖(任现职以来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的非学科类竞赛获奖  省级以上1.5分∕人次(一等奖加0.5分∕人次)  地市级1分∕人次(一等奖加0.5分∕人次)  县市0.5分∕人次(一等奖加0.5分∕人次)  校级奖0.125分∕人次  总分(累计不超过3分)  注:同一学生参加同种竞赛以最高级别奖计分  说明: 1. 以上量化各项得分均需提供佐证原件材料(学校组织的竞赛以各处室组织文件为据)  2. 此细则解释权归党总支、校长室  四、日程安排  6月19日  组织符合今年职称评定条件的人员填写申报表格  6月21日  审核今年拟申报职称教师资格,确定符合参评条件的对象  6月22日  组织符合今年职评条件的教师进行申报,填写上报有关表格  6月23日  成立职评工作领导小组,并上网公布  6月24日  各部门根据今年职评文件精神修订完善评分标准  6月27日  出台职评方案并上网公布  7月2日  上午8:30,教代会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带笔到报告厅开会,申报职称人选述职(每人限时3分钟),代表们投票,数据排序后报职评领导小组  7月3日  上午8:30,,组织各部门负责人集中到办公楼五楼会议室给申报职称人选材料评分,结果统计后报职评领导小组  7月5日  召开职评领导小组会议,进行投票,根据材料打分、民意测评及领导小组成员投票情况确定最终排序  7月7日  去教育局领取职评材料,组织学校推荐人选填写  7月9日  逐一验核职评申报人员材料  7月10日  将申报人选职评材料上报师资处2023年职称评审工作方案2(1333字)  一、评审依据:  紧紧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对人才工作的要求,以优化教师队伍岗位结构、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师德为先导、实绩为主导、教研为向导”的原则,依据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扬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工作的通知》,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省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政策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做好职称评审工作。

  二、评审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杨国斌  成员:张建、吴新华、杨建华、刘小平、王修明、严秋明  (二)评审小组:  组长:杨国斌  成员:张建、吴新华、杨建华、刘小平、王修明、严秋明、姚爱萍、金中、唐宝泉、吴莉莉、赵治清、姚凯、王晓庆、徐悦  (三)材料验核评分小组:  组长:杨建华  成员:唐宝泉、赵治清、吴莉莉、王晓庆  材料员:马恩泉  三、推荐程序及时序进度安排:  1、7月5日: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申报人员公开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  2、9月1日:召开今年符合申报中、高级职称条件的全体老师会议学习文件,公布指标,了解材料评分细则  3、9月5日:申报人员上交实绩展示材料,材料验核评分小组对照评分细则打分  4、9月7日:召开全体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  (1)公开程序,明确纪律;(杨国斌)  (2)发放材料,介绍申报人员基本情况;(杨建华)  (3)评委根据申报人员的教育教学业绩和平时工作表现进行打分;  (4)小组休会,统分合成;(王修明、姚爱萍、赵治清)  (5)根据指标数按1:1.5的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推荐人选;  (6)评审小组进行无记名投票,统计选票,确定今年正式申报人员名单。

如果最后一个名额得票数相同,则按打分情况高分优先;如得分仍然相同,则对最后一个名额再次投票,直至投出得票多者;  (7)领导小组对投票结果再次评议,确定无异议后,全体评委签名通过  (8)校内公示今年正式申报人员名单;通知正式申报人员准备职评材料  5、9月12日:公示期满,学校正式上报申报人员名单  6、9月15日:申报材料上报教育局人事科2023年职称评审工作方案3(942字)  一、评审依据:  紧紧围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对人才工作的要求,以优化教师队伍岗位结构、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师德为先导、实绩为主导、教研为向导”的原则,依据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扬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工作的通知》,省人社厅、省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