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期限 本次城市总规修改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0~2015年,中期规划为2016~2020年,远期规划为2021~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年以后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1、本规划为了完善香格里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合理引导香格里拉县城市规划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科学优化香格里拉城市空间布局,将规划范围划分为香格里拉县域、城市规划区、城区和规划城市建成区等四个地域范围 2、有关地域界定 (1)香格里拉县域 香格里拉县的范围为香格里拉县行政辖区,其总面积为11613平方公里简称“全县”或“县域” (2)城市规划区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第二条规定,在指香格里拉县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中,将中甸坝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中甸坝区是指香格里拉城市所在的群山环绕的平坝和低丘地区除了香格里拉城市外,还包括城市水源地桑那水库、纳帕海景区、农牧地区等城市规划区内不仅包括连片的城市建成区,还包括了城乡协调发展和特色体现所需要的各项要素和空间规划区的形状类似三角形,其西、北侧边界为坝区周边山体山脚线,东、东南侧边界为规划过境公路,该范围总面积约为165平方公里。
(3)城区 香格里拉城区是指具有城市功能、形态,实施城市型管辖的连片地区,包括城市建成区、水域、山体和一些生态、旅游景区等本规划划定的城区范围面积约60平方公里 (4)规划城市建成区 为香格里拉城区内进行城市开发的连片的城市建设用地,不包括大面积的水域、自然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按照本规划预测结果,规划期末城市建成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 滇川藏交界地区和迪庆州域的经济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国际性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四、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预测到201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约为12万人,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约为15万人,到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约为20万人 2、用地规模到2015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下,人均建设用地170平方米以下;到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4平方公里以下,人均建设用地160平方米以下;到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下,人均建设用地150平方米以下 五、城市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规划在坝区东侧建设新城区,与建塘片区之间以生态绿带分隔,在坝区中部依托交通走廊带状布局四个功能组团,形成“一城两翼、一带四团、一区两片”的空间规划布局形态。
“一城”指主要的城区,“两翼”指两片较大的片区,即建塘片区和桑那片区(暂定名),另包括尼旺宗组团建塘片区未来的功能是以旅游和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城区,桑那片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的新式宜居城区,以居住、生活服务和行政文化功能为主尼旺宗组团以古城保护和少量居住功能为主 规划在坝区中部带状区域内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由北至南分别为旺池卡旅游组团、站前综合组团、教育综合组团和工业物流组团四个组团基本以西环路、214国道组成的坝区中部交通走廊带串联起来 机场以西的西侧坝区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形成纳帕海景区和农牧景观区两大片区组合的、以生态和景观保护为主要功能,兼顾旅游的区域 六、城市发展方向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香格里拉城市发展方向概括为“东扩西控、南延北限,”城市尽量集中在坝区东部和中部呈组团状发展 公示时间:2011年7月26日—2011年8月10日 联系人:李正山 联系:8229007 8233554 邮箱:351009265@.com 附图:1、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2、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 3、规划范围图香格里拉城市建设彰显藏文化特色 [来源:本站 | 作者:杨勇 | 日期:2009年3月9日 | 浏览494 次] 字体:[大 中 小] “高大的藏式立体建筑上接苍穹,下置绿荫草地,散发着苍劲的历史气韵,彩色图案藏式门窗、天窄地宽的窗套、层层叠叠的‘门苞’造型,就连垛口也深含着藏文化的悠久色调。
走在古城平整的青石板街道上,仰看显眼的路灯,八瓣莲花衬托着生辉日月,和平与宁静尽在其中,公共汽车站台也别具特色,造型、沟纹、色彩无不凸现出稳重气势漫步在香格里拉街道上就如同享受了一次藏文化之旅这是今年春节到香格里拉旅游的广东游客李先生所作的描述而在2000年前,香格里拉城市景观在他眼中同内地城镇没有太大区别,与世人心目中的香巴拉更相去甚远 香格里拉的城市建设能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城市规划突出藏族文化特色思路的转变据香格里拉县城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2001年州委、州政府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后,抓住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契机,把香格里拉的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揉合在一起,提出把城市建设为高原旅游观光城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脱下西装,穿藏装”,要求新建、改建建筑中融入藏式建筑特有的檐口、斜墙、碉楼、柱式、门窗饰边、布幔等元素,使香格里拉县城镇建筑既有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又有地域特色在全国藏区首次尝试把藏族文化融入城市规划,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当时的改建工作进行得比较简单,主要做法是把原有瓷砖敲下,涂上藏式图案,对建筑外观设计、颜色也没有作太多要求 2007年,正值建州50周年,香格里拉县又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清华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吴良墉,按照一街一景的思路对城内长征路等11条主要街道进行了街景设计规划,充分利用藏八宝的不同含义,体现当地藏文化,使城市主题更加鲜明化、空间公共化、街景特色化,如长征路就以藏八宝中的“宝伞”为主题,是主要行政机关和商业集中地。
今天,漫步在香格里拉城是一种享受,建筑物上浓烈的藏式红黄色彩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醒目,青草绿树摇曳着高原的柔情,藏乡情、民族味扑面而至城东北方向一座雕塑赫然醒目:一位强悍的藏家汉子骑着枣红色骏马,在蓝天白云下,驰骋在辽阔原野,让人不能不赞叹浓墨重彩绘就的香格里拉城市之美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 迪庆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来源:迪庆日报 | 作者:原创 | 日期:2008年12月31日 | 浏览855 次] 字体:[大 中 小] 自2005年迪庆州被列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地州以来,迪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投入力度,提高各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弘扬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文化创新,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1712.9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20%,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内涵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座具有藏族文化传统风格,又有现代文化气息的城市规划得到全面落实,一个崭新的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民族规范舞为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大面积普及,并成为一道靓丽的旅游文化风景,充分展现了“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形象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实体、文化产业精品逐步形成如:坛城文化广场、香巴拉大千世界、香格里拉文博中心、香格里拉滑雪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建成独克宗古城、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第一村等文化旅游精品相继推出,藏民家访特色接待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迪庆厚实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到迪庆旅游、采风、观光、考察、投资活动的客商络绎不绝《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进香格里拉》等剧目在国内外成功演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扬《茶马古道》、《梅里雪山》等三十多部影片先后在迪庆开拍,描绘香格里拉文化生活的文学、音乐、美术、摄影作品层出不穷,硕果累累大型民族舞蹈诗《香格里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首演;大型民族歌舞《走进香格里拉》福建、上海、河南、吉林等省市区巡回演出300余场;多个节目获“优秀节目奖”、多人获“优秀个人奖”;迪庆锅庄和纳西东巴造纸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名艺人入选为国家第一批传承人……这些数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为我们奏响了迪庆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乐章,令人欣喜,让人鼓舞。
推动迪庆演艺市场繁荣发展 围绕打造迪庆香格里拉品牌,迪庆州文产办着重从支持香格里拉演艺业、重视文化产业招商宣传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香格里拉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利用迪庆异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先后打造和培育了民俗舞蹈《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进香格里拉》等剧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迪庆州委宣传部、州文产办的支持下,州歌舞团和安徽池州歌舞团共同打造的《走进香格里拉》大型原生态民族诗画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模式运作从2005年起到2007年底,已在全国26个省市巡回商演800场,累计观众达160万人次,着力打造香格里拉演艺精品 为进一步加大迪庆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在东部发达省市宣传力度,为迪庆香格里拉文化“走出去”打造更好平台,在云南省文化产业推介中心和迪庆州文产办的支持下,迪庆州歌舞团如期完成了今年4月与昆明春之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签订的演出合同演出活动以宣传展示云南香格里拉多元民族文化为核心,以“大型原生态云南藏族民族诗画《走进香格里拉》”为主题,先后在深圳、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7个省(市)的12个大中城市开展了商演活动,共完成商演15场,累计观众达2万余人,州歌舞团演出收入达12万元。
演出活动得到了各地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极大地提高了云南香格里拉在东部发达省区的知名度 为促进与省内各州(市)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州文化产业发展,迪庆州文产办积极与昆明市委宣传部及各区委宣传部进行衔接协调展演事宜,并得到了大力支持,迪庆州歌舞团编排的大型原生态藏族民族诗画《香格里拉》在昆明、大理、玉溪、红河10个州市完成商演16场次同时,《走进香格里拉》剧组目前正准备在辽宁、青海等地商演并着手筹划2009年的商演计划 拓宽宣传渠道,提高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知名度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宣传力度,积极组团参加文博会、民博会利用文博会等良好平台,组织专场新闻发布会和项目推介会,积极吸引国内外媒体、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人,关注迪庆香格里拉文化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拓宽香格里拉品牌的宣传渠道, 以迪庆50年州庆为契机,根据州委领导的要求, 2007年4月份向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委分别上报了请求协调发行香格里拉风光邮票的相关事宜,又由州文产办和州邮政局牵头,多次到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委衔接汇报,经中央统战部协调,得到了国家邮政总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复,同意在州庆期间发行“迪庆风情”特种邮资明信片的同时,把“香格里拉风光邮票”的发行纳入发行计划。
2007年9月13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发行了《迪庆风情》特种邮资名信片一套,明信片封面为千湖山杜鹃花开呈祥图案,封内为噶丹·松赞林寺、纳帕海、白马雪山、维西同乐傈僳族山寨,全国共计发行65000枚,其中6000枚加印“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纪念”中、藏文字样《迪庆风情》特种邮资名信片的发行,不仅给50年州庆大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进一步提升香格里拉的知名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窗口 着力培养本土文化精品 为进一步加大对香格里拉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香格里拉文化精神,迪庆州文产办与州文联联合组织迪庆州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