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582362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范本(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 【推荐】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笔者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1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 2能够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 3平等交流,掌握各“器官”的作用。 4能够建立正确的机器人整体概念。 5学会正确对待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6激发对学生机器人这一信息媒体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人的“器官”概念理解机器人的“器官”概念

2、。 8为传感器的学习建立合适的实践渠道。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的“主要器官”。 2难点:理解传感器的功能。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机器人部分内容中,传感器部分的重点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传感器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理解学生机器人原理、设计学生机器人运动的重要环节,对促发学生的整体概念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于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本课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高,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2教学方法指导 (1)本课是练习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课,要求学生尽可能多

3、地使用本单元学习的技术。 (2)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学生制作机器人所需的素材、传感器实物等。 (3)本节课的关键是”评价与共享”,这既是指技术上的评价,也是指资源上的共享。全班交流,小组内研究。 (4)教师应合理安排好时间,交流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既要运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作品,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接触实物。 参考资料 传感器是机器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纽带。一般根据传感器的工作特征,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对光产生反应的传感器,比如红外传感器)、声传感器(比如microphone)、力传感器(比如压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比如陀螺仪)。 光传感器: 光传感器的范围很广,有最简单的光敏电阻

4、,就是光强度的大小改变电阻的阻值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感知,也有目前最复杂的摄像头Camera。然而在我们机器人中,用得最多的是Infra-red红外传感器,其中的红外接近传感器是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传感器,通过它,目前我们可以获得机器人的在移动过程中与前面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然这距离非常短。不过,对于我们的机器人来说,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可承受的选择。 还有一种目前比较有用的红外传感器是叫红外探测器,它不同于上面的红外接近传感器,它没有红外发射器,只有一个红外接受单元,由被测物体发出红外信号。一般用来做热感应用,比如人走近或者动物走进这样的传感器时,它就会产生信号。在生产安全领域用的比较多。

5、对于我们吗,最多就是有人走进的时候能够作为一种感知手段来让机器人获得:“哇,有个发红外线的家伙冲我走过来了”这样的信息。 还有一种目前我们也能承受的是摄像头,与之相配套的,能应用于机器人的识别软件和硬件还相对比较少和昂贵,目前成熟的市场产品有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CMU-Camera套装,但是价格较为昂贵。但是如果我们不用他们的套装,自己开发的话,其它硬件投入相对少了,但是你要对计算机编程相当精通,而且难度相对很大。 力传感器: 力传感器是用来检测碰撞或者接触信号的,比如机械手的应用,当你放一个东西到机械手的时候,机械手自动抓住它,它就需要力传感器检测东西抓得紧不紧。典型的力传感器是微动开

6、关和压敏传感器。微动开关其实就是一个小开关,通过调节开关上的杠杆长短,能够调节触动开关的力的大小。用来做碰撞检测这是最好不过了。但是这种传感器必须事先确定好力的阀值,也就是说只能实现硬件控制。而压敏传感器是能根据受力大小,自动调节输出电压或者电流,从而可以实现软件控制。 声觉传感器: 目前最多的也就是麦克风了。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声音信号。当前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声音解决方案。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接近传感器很像,也属于距离探测传感器,但是它能提供比红外传感器更远的探测范围,而且还能提供一个范围的探测而不是一条线的探测。也是目前用的最多的距离传感器之一了。 位置和姿态传感器: 机器人在移动或者动作的时

7、候必须时时刻刻知道自己的姿态动作,否则就会产生控制中的一个开环问题,没有反馈。位置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就是这个用的。常用的有光电编码器,由于机器人的执行机构一般是电机驱动,通过计算电机转的圈数,可以得出电机带动部件的大致位置,编码器就是这样一种传感器,它一般和电机 轴或者转动部件直接连接,电机或者转动部件转了多少圈或者角度能够通过编码器读出,控制软件再根据读出数据进行位置估计。还有一种是陀螺仪,这是利用陀螺原理制作的传感器,主要可以测得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加速度,转过的角度等信息。 参考教案 1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猫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或一段故事情呢? 生:回答老师提问。 师:机器猫

8、就是一种虚拟的机器人,它非常能干,可以帮助小主人公完成很多心愿。这些就是靠它灵巧的双手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学生机器人的小器官是怎么样变出“大神奇”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有知”唤醒“无序”,从实物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2新授一:学习机器人的“主要器官”(第一课时) 师:机器猫非常灵活,它是小主人公的好朋友,请你观察下它,看看它是怎么样让小主人 知道它的喜怒哀乐的呢? (播放机器猫的视频片断) (学生讨论) 师:请回答下面一组问题: (1)机器人的“表情”部件有哪些? (2)机器人的“感觉”部件有哪些? (3)在机器猫的身上找一找,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

9、(学生回答问题,接合课本内容,并讨论) (观察多组学生机器人的照片,介绍机器人的主要器官组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动手触摸学生机器人) 设计意图: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实物作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的环节。 新授二:了解传感器的主要功能(第二课时) 师:机器猫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神奇极了,在现实的学生机器人身上,也能有这样的神奇。不过,它们运动的时候,可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用手脚来运动,而是通过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来实现的,它就是传感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器官! (学生看书,阅读相关的章节) (教师辅导巡视) 知识小问答: (1)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什么器

10、官呢? (2)传感器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3)每种类型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呢? (4)为什么机器人一定要有传感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结合实物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观察) 注意:此处学生适应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接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适应过程。根据不同的生源特点,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进度和频率,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在理解、完成上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任务的难度,让学生在此中领略知识的快感;将复杂的知识细化,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用客观形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有机会和老师进行接触,避免过于单调的学习交流。 4总结与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学生机器人的重要的

11、器官传感器,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常常接触到它们,今天的机器人之所以能这么灵活,也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教材中介绍的知识以外,传感器还有很多种类,请回家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2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编辑保存过的过程,会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通过编辑过程进一步完善过程,通过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的方法体会过程的作用。 3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4通过比较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的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编辑过程和用EDIT命令定义新

12、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保存过的过程进行编辑和修改是我们在程序设计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学习和理解程序修改与优化的基础。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修改与重新定义是程序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定义过程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指导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修改过程的方法;利用尝试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定义过程的异同点。 教案 课题第11课过程的编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能够

13、编辑保存过的过程,会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辑过程进一步完善过程,通过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的方法体会过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4行为与创新 通过比较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编辑过程和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让学生将事先编辑好的过程保存在文件夹中备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定义过程、保存和调用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调

14、用保存过的过程ZF_。 2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如果要将正方形的边长变为90,那该如何编辑(修改)ZF_这个过程呢?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在命令窗口中输入:EDITZF_并按回车键,在打开的“ZF_”窗口中将边长50修改为90。 (3)学生探索新知,有问题可以借助教材或与同学讨论。 (4)小组讨论:写出编辑过程的命令和步骤。 调用保存过的过程ZF_。 用EDIT命令编辑过程ZF_。 在ZF_窗口中按要求进行修改。 关闭ZF_窗口时要保存修改。 (5)提出问题:小明上节课因为生病没来上学,所以没学习和保存过程ZF_,但今天小明很聪明,他用EDIT命令同样完成了一个正方形的过程ZF_,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用EDIT定义新过程”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6)你能说说如何用EDIT命令定义一个新过程吗? (7)小组讨论:用TO命令和EDIT命令定义过程有什么异同点? 3练习 (1)用EDIT命令定义一个长为80宽为50的长方形过程CF_,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并且用EDIT命令将其修改为长为100宽为60的长方形。 (2)你能用定义好的过程CF_来创作出一些特别的图形吗?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3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20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