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4582263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文言文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上文言文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上文言文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上文言文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上文言文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文言文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文言文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资料桃花源记基础知识【一词多义】中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志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W目)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可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 sh 0)舍弃,放下。(便舍船)笑(sh e)房舍。(屋舍俨然)作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

2、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理解探究(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I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

3、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 自由快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

4、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 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 一写出。10 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II 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 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 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

5、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 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 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爱莲说阅读探究I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

6、 流合污的情操。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4. “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6 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7 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作者

7、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0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II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 境中也能不受其

8、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陋室铭理解探究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 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 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3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 点是:恬静雅致。4 .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 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 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9、孔子云:“何陋之有? ”弓I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 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 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 .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 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 .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 “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 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

10、陋。迁移拓展1 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 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 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 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 的

11、。(也可有自己的看法)三峡【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乘奔御风飞奔的马素湍绿潭急流的水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 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

12、,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 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 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 的印象。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问题探究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 的不同景象。二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

13、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 )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 )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 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14、写法:侧面描 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

15、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 的图画。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瞿塘峡、西陵峡。记承天寺夜游一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 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结构提纲寻友一一漫步一一抒意(少闲)JJ宽慰、乐极难言之情欲睡一一(月入)一一起行一一(念)JJ兴奋喜悦转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