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45552139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科大传染病复习资料最终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英译汉elimination of pathogen 清除病原体 covert infection 隐性感染 overt infection 显性感染carrier state 病原携带状态 latent infection 潜伏性感染 pyrexia 发热 rash 皮疹maculopapule 斑丘疹 urticaria 荨麻疹 sporadic occurrence 散发性发病epidemic 流行 pandemic 大流行 epidemic outbreak 暴发流行 incubation period 潜伏期prodro

2、mal period 前驱期 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症状明显期 convalescent period 恢复期 recrudescence 再燃 relapse 复发 invasiveness侵袭力covert infection隐性感染 virulence 毒力overt infection显性感染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measles 麻疹 AIDS 艾滋病 Cholera 霍乱 Malaria 疟疾 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名解传染期: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人体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是确定隔离期限的依据.隐性感染(covert

3、 infection):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变化,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散发性发病(sporadic occurrence):指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流行(epidemic):指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大流行(pandemic):指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和洲界暴发流行(epid

4、emic outbreak):指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复发(relapse):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疾病。再燃(recrudescence):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疾病。稽留热:体温升高39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5、见于伤寒,斑疹伤寒。驰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见于伤败血症。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后退热,间歇数日后发热再现;回归热、布氏菌病不规则热: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人工主动免疫:指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此免疫维持时间长,如乙肝疫苗人工被动免疫:指直接将免疫球蛋白注入机体,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用于紧急预防。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

6、t):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和(或)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发生突然而完全的质变,产生一个新的亚型。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因人类对其缺乏免疫能力,可引发世界性大流行。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甲型流感亚型内部,血凝素抗原和(或)神经氨酸酶内氨基酸序列发生点突变,这种变化是逐渐累积产生的,一般23年发生一次,常引起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好发于冬春季。黑尿热: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血红蛋白血尿,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的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亦称黑尿热。干性霍乱: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迅速进入中毒性休

7、克而死亡。何博礼现象:血吸虫卵肉芽肿中,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何博礼现象带虫免疫(immune evasion):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是一种伴随免疫,针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被破坏,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获得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填空(选择)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的感染过程:清除病原体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常见的是:隐性感染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表现在: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在感染过程中,近期感染的标志是:IgM 既往感染的标志是:IgG流行过程发生的三

8、个基本条件: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常见传染源: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后免疫传染病的发病可分:散发性发病 流行 大流行 暴发流行不同热型及其代表的疾病:稽留热(典型伤寒、乙脑)、弛张热(败血症)、间歇热(疟疾)、回归热(回归热)、不规则热(恶性疟疾)常见发疹疾病的发疹时间:水痘、风疹第一病日 猩红热第二病日 天花第三病日 麻疹第四病日 斑疹伤寒第五病日 伤寒第六病日传染病预防的三个基本环节: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法定传染病,甲类有:霍乱 鼠疫,乙类有25种,丙类有10种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依据,传染期是确定

9、隔离期的依据皮疹的性质 部位 时间 顺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脊髓灰质炎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即城镇2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h病毒性肝炎第一部分 病原学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一、甲型肝炎病毒除HBV为DNA病毒,其余肝炎全为病毒。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二、乙型肝炎病毒1、HBV基因组结构:4个开放读码框:S区,C区,P区,X区。、S区包括:pre-S1基因编码pre-S1蛋白,pre-S2 基因编码pre-

10、S2蛋白,S 基因编码HBsAg、C区包括:pre-C基因编码HBeAg,C基因编码HBcAg、P区编码DNA聚合酶,RNA酶H、X区编码HBxAg2、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是HBV感染的标志。但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2)HBeAg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较强。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3)HBcAg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阳性

11、表示有传染性且较强(4)抗-HBc阳性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具有强的传染性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持续时间:618个月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可终身阳性。高滴度抗HBc-IgG表示现症感染,常与HBsAg并存;低滴度抗HBc-IgG表示过去感染,常与HBs并存;单一抗HBc-IgG阳性者是过去感染(5)HBV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6)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一)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

12、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易感人群及免疫力:抗HAV(抗)阴性者(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1、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患者或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1)血液及血制品传播:(2)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3)垂直传播:(4)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毒不严格,器官移植等。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对HCV,HDV普遍易感。第三部分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体:HAV和HEV多见(发热、黄疸亦多见),HBV、HCV和HDV较少见急性病毒性肝炎多为自

13、限性,自然病程23个月1、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分三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1)黄疸前期:持续5-7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疲乏,纳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后期ALT开始升高(2)黄疸期:2-6周,发热好转,尿黄加深,皮肤,巩膜出现黄疸,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加深,消化道症状减轻。肝脏炎性表现达顶峰:ALT, 黄疸,部分有肝脾肿大、肝区叩痛(3)恢复期:持续1-2个月,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感染后,症状迁延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个月,许多病人以慢性肝炎为首发表现三、淤胆型肝炎:持续顽固性黄疸四、重型肝炎(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

14、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占全部肝炎中的0.20.51、分类标准:急性肝衰竭(ALF):急性黄胆型肝炎病人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者。亚急性肝衰竭(SALF):急性黄胆型肝炎,起病15天至26周出现重型肝炎表现者。首先出现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 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候者,称为腹水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临床表现同亚重肝,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携带史者;或有慢性肝病辅助诊断依据;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等。三类重型肝炎临床表现类似,但发展速度和病程不同。急重肝:来势迅猛,病情凶险,病死

15、者自然病程多在2周以内。亚重肝:进展较慢,自然病程多在数周数月。慢重肝:进展速度与亚重肝相似,但病程更长,且有反复波动趋势,常迁延数月。2、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极度乏力,顽固呃逆,高度腹胀,坚决不吃)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尤常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及顽固呃逆;黄疸迅速进行性加深;(每天上升17.1u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 出血倾向进行性加重,后期消化道大出血;腹胀明显,腹水;可出现肝性脑病表现;肝浊音界缩小;胆酶分离现象;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肝性脑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早期:狂躁,晚期:昏迷肝肾综合征诱因:消化道出血、血容量不足(过度利尿、大量放腹水)严重感染、休克、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五、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ALT升高,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白蛋白下降门脉高压表现:腹壁、食道静脉曲张,腹水,肝缩小变硬,脾进行性增大,门V、脾V增宽静止性肝硬化:无肝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