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初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中草药初加工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1.1.3企业性质有限责任1.1.4项目建设地点***1.1.5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负责人***1.1.7建设规模新建年中草药初加工210吨建设项目,其中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房、成品库房、办公楼和综合楼,同时建设绿化、硬化等与之相应公用辅助等配套设施1.1.8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2402.78万元其中项目土建投资2054.53万元,设备投资348.24万元1.1.9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02.7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54.53万元,流动资金348.24万元1.1.10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全部项目年销售收入1257.92万元,利润总额422.02万元,净利润316.52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2.99万元,年增值税129.92万元,年所得税105.51万元1.1.11项目建设期12个月1.1.12编制单位***1.1.13资质等级甲级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 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8. 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3;9. 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10.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11.《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4.《食品、药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15.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16.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2.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具有较强的竞争力3.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卫生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投入使用4.按照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留有一定的空间5.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1.4可行研究的范围受***的委托,***会同企业有关人员,对本项目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是: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选择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及产品方案;技术方案分析;原辅材料及燃动力供应;总图布置与公用工程方案节能节水设施;环境保护与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1.5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6主要建设内容建设中草药加工车间、库房、办公用房、综合楼,同时建设与之相应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
占地面积16247.31m2(在***市工业经济开发区内建设,厂区其土地费用为121.86万元);总建筑面积14682.9m2,其中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8826m2,厂房4400m2,库房4500m2,办公用房1220m2,综合楼1380m2主要建构筑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占地面积一建筑物 882611#生产车间m22200220022#生产车间m2220022003原材料库m2250025004成品库m2200020005综合楼m213804606办公楼m212204067门卫m230308配电室m23030二构筑物 7421.311深水井眼102化粪池m325003消防蓄水池m320004综合管网m352.605大门个106硬化m2122512257绿化m25140.435140.438道路m2175.981055.889围墙延长米452.940合计 16247.31.7研究结论本项目的实施,促进本地区经济产业化战略的实施和中草药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安排部分就业,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财务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全部投资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为26.00%,财务净现值(折现率=10%)1803.75万元,投资回收期5.01年(含建设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9.36%,财务净现值(折现率=10%)1069.85万元,投资回收期6.14年(含建设期)。
敏感性分析表明,本项目有着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建议:1.加大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提高技工、管理技术的先进性,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加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规范,加强质量监督,从加工技术入手,贯穿整个的加工过程,以质量赢得市场2.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加强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牢固的销售网络,为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打下基础3.进行科学周密的决策,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充分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风险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基础数据 1.1建设规模 1.1.1占地面积m216247.31 1.1.2建筑面积m211560 1.1.3建筑占地面积m28826 1.1.4构筑物面积m25856.88 1.2中草药收购t210 1.3项目定员人63 1.4燃料动力消耗 1.4.1 水万m31.21 1.4.2 电万kwh19.99 1.5总投资万元2402.78 1.5.1建设投资万元2054.53 1.5.2流动资金万元348.24 1.6项目计算期年15含建设期1.7总成本万元692.99 1.8经营成本万元596.03 1.9产品销售收入万元1257.92 1.1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2.99 1.11增值税万元129.92 1.12利润总额万元422.02 1.13净利润万元316.52 2评价指标 2.1投资利润率(税后)%13.17 2.2销售利润率(税后)%25.16 2.3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19.36 2.3.1财务净现值(税后)万元1069.85ic=10 2.3.2投资回收期(税后)年6.14含建设期2.4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26.00 2.4.1财务净现值(税前)万元1803.75ic=10 2.4.2投资回收期(税前)年5.01含建设期2.5盈亏平衡点%43.82第8期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中草药生产现状我国有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由于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药材的生长受土壤、温度、水、空气、海拔等生态因素的影响,药材产地、采集季节、药用部位等不同对药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药材市场的生产经营者主要是个体户,他们中绝大多数业务素质很低,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中药材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在种植方面,很少顾及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采收时不会考虑采收时期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和资源保护,加工炮制方法不规范,有的以次充好甚至掺假,中药材生产经营没有规范,因此中药材及中成药的质量无法保证 我国中成药工业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小型占85%,而亏损企业中有89%为小型企业,企业散、小、乱、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中药行业是个古老的行业,传统中成药生产是小规模、前店后厂的作坊形式,其生产落后主要表现在手工操作多、生产设备差、生产环境不良,因而易产生交叉污染,造成中药产品质量不稳定,亟待进行改进药品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药品的复杂性、医用专属性、质量严格性、生产规范性、使用两重性、审批科学性、检验专属性、使用时效性、效益无价性等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实现药品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从而保证药品研制、生产、使用的质量将现代化学药品研究方法和技术同传统中药相结合,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中药研究的方向,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为使我国药品管理尽快和国际接轨,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行实施GLP、 GCP、GMP、GSP,使我国药品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世界开放,中成药不仅在亚洲需求量大,近年也成为美洲、欧洲医药市场的热销品,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享受国际农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国际农产品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中药材是中国的第一大优势,发展中药材,是我国实现中国祖传医疗为全人类服务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及质量使中药材生产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结合丽江旅游业永胜景区的祥宁线、丽攀路沿线药材花卉景观及药材开发,实属永胜县双向产业并举的一大举措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1.2政策环境根据我国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一是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二是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提高,防治中的疾病的能力显著增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四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中医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五是实现中医药立法,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六是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
规划提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10个重点专项分别是中医医疗服务网路建设专项,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专项研究,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专项,中医药继承及创新体系建设专项,中药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专项,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专项,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中医药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