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黔西南州十二五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KB
约30页
文档ID:441117967
黔西南州十二五油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1/30

黔西南州“十二五”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前言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重要的油茶产区之一,栽培经营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有油茶林面积12.24万亩,主要集中在册亨、望谟两县,年产茶籽2100吨左右,年总产值约600万元但由于经营粗放,油茶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高培育和发展油茶产业,延长产业链,不仅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关联度,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能直接增加规划区农民收入,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拟于“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2011—2020年),在册亨、望谟和贞丰3个县营建100万亩油茶林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其中:新建88万亩、改造12万亩,达到既能为社会提供食用木本油料缓解粮油供需矛盾,又能调整全州林业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林业生产力,达到促进农民致富的目的    第1章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1.1油茶产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1.1.1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油茶林资源现状黔西南州是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群众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优良传统,种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茶油成为群众的主要食用油之一据调查,全州现有油茶林12.24万亩,常年茶籽产量2100吨左右,是黔西南州农村经济的一大传统产业。

主要分布在册亨、望谟两县的15个乡镇,兴义、贞丰等县市亦有零星分布其中:册亨县面积最大达到10.04万亩,主要分布在弼佑、秧坝、达央、双江、八渡、冗渡、百口、者楼、岩架、丫他、坡妹等11个乡镇;其次是望谟县,面积为2万亩,主要分布在复兴、油迈、新屯、蔗香等4个乡镇    (2)油茶生产经营现状全州油茶生产经营状况很差,长期只取不予,粗放经营,单产不高,平均每亩产油茶籽20公斤左右,产油5公斤左右,低于湖南、江西、广西等区省油茶种植先进地区的水平但在局部小面积地块,由于刚进入盛果期,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等有效肥份相对较高,有利于开花结实,产量较高,如册亨县弼佑乡洛江村一组的优树采穗林,年产茶油达到15-20公斤/亩(根据单株进行推算的估测数)    (3)油茶品种选育情况2008年,在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州林业局牵头在册亨、望谟两县开始开展油茶选优工作和丰产树的选择标定工作,目前,2010年10月决选出7株优树2011年就可用这些优树作品比和嫁接测定试验,三年后可选出一批适宜于册亨发展的油茶良种    2010年,册亨县利用中央第四批扩大内需资金实施油茶采穗圃建设项目,在秧坝镇昂涛村建设大树换冠采穗圃一个,总规模为31亩,种源分别来自天柱和黎平共19个国家审定和3个省级审定的良种。

此外还从铜仁、玉屏等地及州内所选优树结合引进良种进行品比试验    州林业局利用州政府支农资金,2010年在望谟县平绕村进行大树换冠引种试验,试验面积为20亩,引进油茶良种长林系列、湘林系列、赣系列、桂无系列等25个优良品种,还利用望谟、册亨两县所选优树参与品比试验三年后就可以初步筛选出适应望谟发展的油茶良种    (4)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全州有成型的油茶加工企业2家,其中州级龙头企业1家(贵州马岭河植物油有限公司),县级龙头企业1家(册亨县三月三植物油公司),地址都在册亨县贵州马岭河植物油有限公司每年可加工油茶籽800吨,年产优质茶油200吨该厂生产的“马岭河牌”精制茶油已通过ISO9001︰2000产品质量认证,获得QS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畅销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册亨县三月三植物油公司每年可加工油茶籽4000吨,年产优质茶油1000吨,该厂生产的“三月三牌”精制茶油畅销省内外,也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由于原料严重不足,只有贵州马岭河植物油有限公司一个厂进行生产加工,且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停产状况,为满足生产加工需要,还远到广西、云南收购油茶籽    (5)油茶籽和茶油产销情况虽然册亨、望谟两县油茶种植面积有12.24万亩,年产油茶籽在2100吨左右,平均亩产约17公斤,产量很低。

由于种植油茶的老百姓有食用茶油的习惯,大部分都留作自用,剩余的才销售市场,每年销售市场的油茶籽不会超过800吨,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要现在油茶籽收购价格上涨,今年达到8元/公斤,亩产值可达136元,开始刺激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油茶加工企业也受益匪浅,茶油销售价格上涨到40元/公斤,市场上还供不应求,销路极好如能大幅度提高油茶籽单产,必将使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将大有希望    1.1.2油茶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为油茶林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环境支持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2008 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 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06 年、2008 年两次分别在江西和湖南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2009年制定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在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3〕19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木本食用油料林由于发展油茶产业对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作用,全州也积极为油茶林基地建设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油茶产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油茶林分布集中地区群众对油茶林基地建设意愿强烈油茶林自然分布集中的地区,多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农村贫困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积极开展了林业扶贫开发,探索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业作为扶贫开发主导产业的山区扶贫模式,当地群众在参与林业扶贫的过程中得到一定实惠油茶林基地建设,因其涉及面宽、涵盖面广、群众参与面大,其建设将给项目区多数农民带来的一定的经济收入,油茶产区群众对油茶林基地建设积极性较高,大多农民都愿意参与实施    1.2黔西南州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    1.2.1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    全州油茶长期适应了干热河谷气候,具有喜热忌寒的生物学特性油茶在酸性母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但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PH5~6为最适条件。

在这种土壤中生长的油茶,结实丰满,产量高,出油率也高    根据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全州林业用地1520.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80.9万亩,另外,尚有大量的25度以上坡耕地和亟待更新改造的老化油桐林,具有可开发建设的土地条件    1.2.2油茶林资源丰富    全州现有油茶林14.24万亩虽然大多为老茶林、低产林,但是遗传品质相对较好,通过抚育、施肥和复冠措施进行低产林改造,3年后可获得明显成效,增产潜力很大一般可由低改前平均亩产油5公斤左右增至20—30公斤    1.2.3发展基础良好,群众积极性高    近年来,随着茶油价格的攀升,群众种植油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种植油茶的积极性有所上升并且广大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油茶繁育技术、栽培方法、抚育管理以及采收榨油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通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群众完全能够掌握并提高油茶种植水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1.2.4生产技术成熟     全州油茶选优工作、引种试验正在进行,近期就可选育出适宜全州发展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为全州油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林业局颁布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为下一步改造油茶低产林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州内正在开展丰产栽培、低产林分改造技术的试验示范,将不断摸索和总结出适宜于黔西南州的技术经验,为油茶产业的发展作好技术贮备    1.2.5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油茶市场的价格非常好,茶籽能卖到7-8元/公斤,茶油可卖到40—50元/公斤,油茶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市场前景广阔油茶的利润空间还可以逐步扩大,如茶枯可制 “天然植物肥皂”,生产和提取发泡剂;果壳还可制成活性炭、皂素、碱;油脂可深加工为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    1.2.6发展资金的保障    目前全州各县的农业、林业、扶贫、畜牧等单位整合为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这也能为项目及资金整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把财政补贴、工程配套、社会资金等多渠道资金捆绑注入油茶产业建设    1.2.7有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支持和加快全州油茶产业的发展,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还每年从支农资金中下拨100万元作油茶产业的发展,这为全州发展油茶产业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    1.3当前全州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良种选育工作滞后,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望谟县上世纪80年代也开展过油茶的引种试验工作,但由于无人精心细管,试验一直未取得成果。

册亨县 2004年也从湖南引进了“湘林1号”等5个品种进行低产林改良试验,但同样由于疏于管理,基本失败为选育出适宜本地发展的良种,全州于2008年开始开展选优工作,2010年底选出了优树,还需进行品比试验才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利用2010年全州在册亨、望谟两县开展了外地良种引种与本地优树的品比试验工作,最早要到2012年才可能出初步的品比试验结果良种选育工作滞后,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1.3.2经营管理粗放,油茶经营效益低    全州油茶产业主要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农民又满足于获取“露天财”,致使一些油茶林长期失管,长势不旺,种植10年后进入结果期后,产茶油20-30斤/亩,由于不进行施肥、松土、抚育,丰产期短(只有5-10年),以后树势衰退,茶寄生植物增多,病虫害严重,产量逐年降低,大小年明显,效益低下林相混乱,稀密不匀,杂草灌木丛生    1.3.3油茶林面积不断减少    全州“十五”资源清查时,全州油茶面积约16万亩,“十一五”资源清查时下降到14万余亩,十年间面积减少了2万亩究其原因,主要是林农经营管理粗放,油茶林老化快,单产降低快,效益下降快,林农收益减少后大量砍伐所致。

    1.3.4油茶产业化程度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林农的自用油都是小作坊式压榨,不但规模小,而且出油率低虽然册亨县建有专门加工茶油的企业,但由于油茶籽产量低,加工原料严重不足,致使油茶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上加工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出油率及加工质量不高,只停留在茶籽油初级加工上,而其它的资源如茶枯、果壳等都未进行深加工利用,综合效益不高    1.3.5投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油茶初果期长,实生苗要7-8年后才挂果,是一个经营周期较长的产业多年来,社会资金基本不愿投入油茶产业,油茶产业只是靠林业工程项目投入支撑由于项目投入低,只能解决苗木问题,所以油茶基地建设质量低、速度慢,难以形成规模    1.4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4.1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口的增长,对食用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保障食用油茶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全州建成100万亩油茶林,按平均产油25 公斤/亩,总产茶油2500万公斤/年,将为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作出贡献    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