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表内乘法(一)知识点一:乘法的初步认识Ø 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例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Ø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² 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² 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例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² 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例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Ø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或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Ø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例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Ø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Ø 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Ø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²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² 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例如:5+5+5+5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口诀:(四五二十)乘数 × 乘数 =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Ø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² 乘法:乘数×乘数=积 ²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²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例1:看图列式计算 □○□=□ □○□=□例2:5×5=25读作:两个因数都是( ),积是( )例3:看图★★★ ★★★ ★★★ ★★★1) 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 ;2) 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 ;例4:连一连例5:画出△来,使△的个数是○的4倍○○○知识点二:2~6的乘法口诀例1:填表说口诀×123456123456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例2:比比看谁算得快3×4= 4×4= 2×3= 1×4=2×6= 6×4= 6×3= 2×2=3×5= 5×5= 5×2= 6×6=例3:二(1)班小朋友排队做游戏,每行站6人,站了4行,一共有多少人?例4:有4个果盘,每个盘里要装6个桃。
1) 4个盘一共要装多少个桃?2) 现在每盘放了4个桃,每盘还要放几个?4个盘子一共还要放几个?例5: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后再对折一次长2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几米?知识点三:乘加、乘减Ø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Ø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Ø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例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例1: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例2:看图列式计算□○□○□=□例3:比比看谁算得快3×5-6= 3×6+8= 4×4-7= 2×2+9= 2×5-7= 5×5+5= 5×4-12= 4×6-8= 6×6-19= 6×6+16= 5×3+8= 5×4+60=例4:一共有多少根萝卜?例5:一共有多少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