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768372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取之,信然。1“之”在文言文中多用来代替事物,文中三个带点的“之”字分别指代什么呢?请选择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A李子B李树C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D小儿诸儿竞走取之_人问之_取之,信然_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尝:吃一点;辨别滋味。经历;体验。曾经。信:确实。信用。随意。信奉。(1)尝与诸小儿游(_) (2)取之,信然。(_)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由此可以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_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诸子悉力莫折。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父:“尔能同心合群

3、,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乃拣取小竹多枝(_) 诸子悉力莫折(_) 试之皆折(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_4. 课外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1)反归

4、取之。(_)(2)何不试之以足。(_)(3)至之市而忘操之。(_)(_)3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1解释:和(_)亦(_)并(_)类(_)2翻译:天之于民厚矣:_不如君言:

5、_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_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_6. 阅读训练。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注释)曹冲:曹操之子。智意:智谋。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致:送给。太祖:指曹操。访:询问。群下:僚属,群臣。咸:全,都。理:办法,道理。校(jio):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时孙权曾致巨象(_)(2)访之群下(_)(3)咸莫能出其理(_)(4)则校可知矣(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访之群下,

6、咸莫能出其理。_3文中最能体现曹冲机智聪明的是哪一句话?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_4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故:_去人近:_及日中:_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

7、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射大地,中午太阳_射大地。8. 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相与:

8、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念无与为乐者(_) A想念。 B想到。 C想法。(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 A成功。 B终于。 C于是。2(提取信息)用“”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_9

9、. 文言文阅读。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_)此独以跛之故(_)2翻译下列的句子。近塞之人,死者十九。_3这则寓言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_10. 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

10、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 以:用B.教以书字 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_(2)唯读书是务。_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他

11、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1本段文字出自课文_,作者_,被称为“_艺术家”。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3读了短文,我明白了下列词语的意思。门道:_。置之不理:_。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1伯牙鼓琴选自( )A.山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