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下载参考档1-台大开放式课程-国立大学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KB
约3页
文档ID:434372699
下载参考档1-台大开放式课程-国立大学_第1页
1/3

國立臺灣大學開放式課程壹 .課程簡介: 中文課程名稱:中文系國文:先秦兩漢文選 英文課程名稱:Reading in Pre-Qin and Han Literature 授課教師:李隆獻 學分數:3 開課單位:中國文學系 課程概述 本課程選讀篇章為先秦至兩漢文章,與二年級的《歷代文選》為本系有關「歷代文選」的兩門必修課;《歷代文選》選讀魏晉南北朝以下文章,兩者銜接希望透過經典篇章的選讀,既使同學對歷代文學的特色有概略的掌握,也對歷代文學與文體的發展有扼要的認知本課程主要內容為先秦兩漢史傳散文、諸子散文;部分經書與相當於後世「文學」性質的作品,如辭、賦等,與實用性質的秦漢書、策等,亦在研讀、講授、討論之列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使中文系同學對傳統文化與文學的根源有基本的認識,並增進同學的文學賞析能力與個人思辨、批判力,以充實自我,建立個體自覺其目的可概括為四:一、透過文章的句讀、疏解、研析,加強同學閱讀古書的能力二、透過經典作品的選讀,使同學對中國的人文傳統與文學概況有深層的認識與了解三、透過師生口頭的研討分析,使同學熟悉人文思惟的程序與方法四、經由口頭討論與寫作練習,一方面加強同學的思考與表達能力,一方面促使同學對一己生命有所自覺,進而建立成熟的人生觀。

課程要求1、講解、分析、討論並重因礙於時間不足,文字訓詁視情況而詳略不同,同學可利用兩本教材自行研讀,如有不懂,可於課堂上或下課時提問下學期擬兼採分組報告2、上課前務必預習除依預定進度上課外,課前會先告知上課內容除自行標點,研究文義外,上課亦可提出問題3、「補充講義」必讀;「延伸閱讀」與「進階閱讀」屬「課外閱讀」,「延伸閱讀」列入考試範圍,「進階閱讀」雖不用以出題,但可增加考試分數 成績評量方式 1、作業: 作業4篇:(佔40分)(1)第一篇作文:簡略自述成長的過程(學校、城鄉)、興趣,影響最大的人/事情;何以選擇進中文系;對大學生活的計劃、期許及對未來生涯的規劃開學2週內繳交)(2)另3篇作文可自行命題,題材為自身感發或閱讀心得,文體則記敘、抒情、說明、議論(分析、闡述)皆無不可3)第2篇10月底前繳交;第3篇11月底繳交,第4篇12月底繳交2、考試: 第一學期期中考:11月5日 第一學期期末考:元月7日3、期中考、期末考各佔30分;另視課堂表現加減分數貳.單元與内容 (課程首頁)第1週(9月10日):課程介紹、中文人應有的素養、介紹經典閱讀 第2週(9月17日):神話、寓言選讀第3週(9月24日):司馬遷與《史記》簡介、〈魏公子列傳〉第4週(10月1日):〈魏公子列傳〉、〈伯夷列傳〉第5週(10月8日):〈伯夷列傳〉第6週(10月15日):〈伯夷列傳〉、班固與《漢書》簡介、〈李陵傳〉第7週(10月22日):〈李陵傳〉第8週(10月29日):〈蘇武傳〉第9週(11月5日):期中考第10週(11月12日):《左傳》簡介、〈秦晉韓之戰〉第11週(11月19日):〈秦晉韓之戰〉第12週(11月26日):〈秦晉韓之戰〉、〈晉公子重耳之亡〉第13週(12月3日):〈晉公子重耳之亡〉第14週(12月10日):〈晉公子重耳之亡〉、《國語》、《公羊傳》選讀第15週(12月17日)(六):補課:《禮記》選讀第15週(12月22日):《戰國策》選讀第16週(12月24日):進度調整週第17週(12月31日):調整放假第18週(元月7日):期末考參.指定閱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先秦兩漢文選》(臺大中文系)屈守元等選注:《中國歷代文選》(上冊)(臺北:華正書局)肆.延伸閱讀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1:《詩辭歌賦》(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2:《史傳散文》(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3:《諸子散文》(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4:《神話寓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劉盻遂、郭預衡主編:《中國歷代散文選》(上冊)(臺北:五南圖書)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四冊,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臺北:里仁)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臺北:里仁)梁.蕭統主編:《昭明文選》(李善注本、六臣注本.臺北:華正書局影印本、臺北:文津出版社影標點本)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合編》(臺北:廣文書局)梁.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坊間有多種版本)明.吳訥等:《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三冊)(北京:中華書局、臺北:華正書局)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上下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臺北:華正書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