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数学各年级学习方法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50KB
约10页
文档ID:433648445
小学数学各年级学习方法_第1页
1/10

小学数学各个年级学习措施 一年级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结识加法和减法数的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结识加法和减法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结识(整时)人民币的结识和简朴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结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结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状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措施1、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一方面就是作业的准时完毕, 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种方面要运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 2、注重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可以达到纯熟计算的限度由于孩子的基本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纯熟限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别,要缩小这一差别,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要常常性的练习。

一年级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3、根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要注意给孩子发明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结识,辨别左右是孩子本学期学习的一种难点,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结识,引导孩子借此来辨别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步还要注意一种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鉴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4、注重数学语言发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也许学好数学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本上,提问:“10可以提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涂珠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种“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学生在互相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性,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书写、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的知 识点和重难点以及学习措施:(一) 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 乘法的初步结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结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 (5)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结识  米、分米、厘米的结识和简朴计算  公斤(公斤)的结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结识  角的初步结识   (四)应用题 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状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应当: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结识时,用摆小棒的措施,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似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简介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第二:运用生活知识教学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窗们12朵,还剩余多少朵。

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因此说,有某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第三:运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记录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运用新学的记录知识,通过观测、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第四:为学生发明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例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结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懂得了“尚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种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通过讨论,人们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因此,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限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步,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种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种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种数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种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种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结识 分数的初步结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朴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结识和简朴计算 吨、克的结识和简朴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结识 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 常用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联系周边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状况,分类整顿,并作简朴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限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朴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状况下迁移;或者只懂得某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构造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算法和演算过程,特别要注重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浮现长度单位的结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诸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晰,怎么办呢?请人们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达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达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相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朴并且精确了第二,注重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入集合概念让她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种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种集合。

第三,观测活动:所谓观测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故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性有序、背景鲜明,并且要给出某些观测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测目的,进而使她们边观测,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测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派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规定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测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似点(即规律)①竖里观测,等式的左边均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性?②横里观测,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如何的关系?教师再规定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种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种数相乘……整顿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派律”四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2)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除计算的简朴估算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4)四则混合运算三步计算的式题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结识安排在前面的合适年级)二)量与计量年、月、日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三)几何初步知识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画平行线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记录初步知识简朴数据整顿简朴记录图表的初步结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朴的平均数五)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方面,而通过比较、概括、推理、综合等思维措施的学习运用发展其逻辑思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种重要任务,除了注意学生思维措施的掌握,最明显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画概念图和线段图,增进其知识系统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知识中,数学概念又是数学知识的基本,数学原理、数学措施也是由数学概念构成概念的清晰性、稳定性、可辨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数学知识的质量概念图涉及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基本要素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建构自己的概念图,掌握这种措施数学知识就像~张纵横交错的网,每个知识点都是一种网点,网点上的一条条知识,连接起了一种个的网点,从而形成一张密密的“知识网”培养学生自己去“织网”能力应当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规定之一,并且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教师来说,在学生思维折的核心时期,故意识地通过让学生画概念图的措施来培养思维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法之一 “线段图”是指由有一定意义的线段、箭头、数字符号等构成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