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2895610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长春版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一一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2、理解课文说理的方法一一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并板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二、投影简介作者: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 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 7篇,共261章,内容包括孟 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述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三、明确学习目标四、放录音范读课文五、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梳通文意六、反复朗读,

2、体会文意,为分析理解课文做好充分准备。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1)、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 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教师小结: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 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 事实根据。2、指名读第二段(1) .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2)、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 艰难困苦的状况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具体

3、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这是从思想、 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3)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具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 什么好处呢?(归纳: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过渡:文中在亮明了观点(人要担当大任,应当先受艰苦磨炼)之后,作了进一 步的阐述,看第三段。3、指名读第三段提问: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用于心、衡于虑)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色、声)教师归纳:由引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 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教师引导学生理

4、解:可以设想: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言束的臣子,那国君就 会怎样?(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那国君就会怎 样?(安于享乐,骄奢荒淫,)如果这样,那国家必将怎样?(灭亡)所以, 国君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怎样?(苦其心志,所为,即经过艰苦的磨炼)过渡:经过以上分析论证,作者推出最后的结论,齐读第四段。二、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程度。三、作业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2、现代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你有什么看法 ?板书设计:欢迎下载举实例提观点苦劳心筋志骨六位圣贤(排比)饿 空 行拂体 乏 乱所艰苦磨炼作阐述个人一国家得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