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数学比及比例的性质和定义等等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KB
约3页
文档ID:432739392
六年级数学比及比例的性质和定义等等_第1页
1/3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 列方程,解方程;  *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 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