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73608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海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日期: /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概况第一节:临海城市概况:一、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市副中心城市。二、位置与人口:临海地处浙中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与三门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292904之间。104国道、605省道、606省道、716省道、707省道通过市域,是地区的陆交通枢纽。市区规划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中至2005年底建成区面积31.1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6.89万人。三、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

2、,且雨热同季。夏少酷暑冬无严寒。境多年平均气温为17.1,一月平均气温为5.9,七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高温39.6,极端低温-6.9,无霜期241天。降水主要集中于5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降雨,雨季明显,一年有两个丰水期(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两个枯水期(11月至2月的冬季枯水期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相对枯水期)。风向随季节转换明显,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以北风为主,春季多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盛夏滨海地带海陆风明显。气象灾害以79月台风侵袭最为严重,常有洪涝灾害发生。间有低温阴雨、干旱、冻害等。由于受海水调温的影响,东

3、部滨海冬暖夏凉,同时由于境海拔高差显著,气温分异也十分明显。四、历史沿革:临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代为属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为楚境,时属闽中郡。西汉时临海为会稽郡回浦县属地,东汉属会稽郡章安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治所临海,翌年置临海县。晋与南北朝时期,建置承袭旧制。隋代建永嘉郡,临海为一属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永嘉郡临海县置临海郡,郡治临海。五代,临海属越国。与至宋代,复置临海郡、临海县,郡治临海。元代改郡为路,临海属路,明代改名府,清代承袭明制,建制基本不变,府治临海。五、城市特色与历史风貌:1、城市特色:临海属丘陵

4、山区,为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构成模式,城市特色主要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浙中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绿地延续临海融合“山、水、城、园”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特点,山水之城(依青山之高博,承碧水之盈润)、特色之城(一江贯都、三湖汇流、十山缀景、众溪织城)、田园之城(九里青溪十里山,半城山水半城园),中心城区生态基本网架布局为“一江、三湖、十山、十六溪”。2、历史风貌:A、古风浓郁,古迹众多临海历来为府郡治所,古城规模较大、建制水准高,尤为可贵的是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原貌。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中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

5、古城墙、古塔、民居、寺庙、园林、殿宇、牌坊、古桥、古井、古墓等,有“江南长城”之称的明代府城古城墙、修建于清代的大成殿、以太平天国台门与台门明代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临海民居,均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观赏与考古价值,散发着浓郁的古风。临海府城和桃渚古城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此外全市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著名的除府城墙外,还有堪称古塔一绝的千佛塔、明代抗倭古城桃渚城,以与戚继光表功碑与谭纶画像碑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B、钟灵毓秀,名人云集 千余年来,临海一直是人文荟萃之地。两宋时期,临海考中进士的就有221人,在宋、元、明三代,共出过状元5位。临海也是我国人文地

6、理学鼻祖明代王士性出生地,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方国珍曾筑王都于此。历代以来,众多名家在临海留下了踪迹,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因在临海居留多年,人称“骆临海”,道教南宗首祖紫阳真人伯端的出生和羽化于此,唐代“诗、书、画”三绝虔终老是乡。唐诗人顾况、北宋著名科学家括、著名女词人清照、明代政治家伯温、旅行家徐霞客,近现代康有为、朱自清均在临海留下过踪迹,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C、民俗风物、特色鲜明临海民俗风物丰富,且具鲜明的特色。有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而流传于世的肚脐饼(又名光饼),有车灯、龙灯、黄沙狮子、小芝鼓亭、细吹亭等民间文艺活动。此外,作为国著名的蜜桔之乡,桔林景观优美,山乡浓郁的桔文化也是临

7、海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第二节:三江湿地生态园概况:一、地理位置:三江湿地公园位于灵江上游两岸,以六公里的江岸线两岸50-100米为中心保护地带,因重点特色保护区在永安溪、始丰溪与灵江三江汇聚处,故名之为三江。永安溪为灵江上游,长141.30公里。源头称石长坑,自仙居县西南端安岭乡迂回东北,流经县境,在大园附近折回称溪(又名金坑)。在店附近与发源于岭水壶岗的店港汇合后称永安溪。始丰溪长134.20公里。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南麓,向东北流经方前注入里石门水库,自天台县后求乡入境,向东横贯天台盆地,折南入临海市北部,在三江村与永安溪汇合成灵江。沿途有60多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609.40平方公里。灵

8、江长44公里,西起临海市城西三江村,东至临海市与黄岩市交界的三江,横贯临海市,宽300800米,均为感潮河段。沿途有逆溪、大田港、义城港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二、公园围:三江湿地公园北至104国道,南至公路,东到烧碱厂、蔬菜基地一带,包括6公里长250米宽的灵江江面,总面积为4.81平方公里。三、历史沿革:灵江为省第三大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市区,主流长190公里,流域面积6750平方公里(含椒江)。灵江干流段44公里,为感潮河段,“潮汐自海门直至城西三江”,“故其溪清而江浊”。据灵江临海站资料,历年最高水位平均值7.79m,最低潮位0.79m。四、灵江与古城的相依存:根据历年来

9、的考古发现和文物普查,在临海各地发现了许多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物,就目前所见到的材料分析,临海的原始人类活动区域主要是在灵江流域与其支流的依山旁水地带。五、自然概况:1、地质地貌区出露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白垩系下统馆头组、朝川组杂色陆相沉积岩和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冲海积堆积场,以淤泥质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含泥沙砾石等为主,厚度50100米。其中灵江两岸以凝灰岩、含砾亚粘土、杂色淤泥质亚粘为主,表层有机质1.1%左右,PH值6左右,质地轻壤至中壤。该土种土层深厚,质地轻松,水肥气热协调较好。2、生态现状概况(1)、生态环境现

10、状湿地自然地形为低洼沼泽地,随着潮水的自然涨落而形成的次生林湿地景观。近千年来已经被强度开发利用,已经没有完全的自然湿地景观,而是以水上杉林为主体,农田与狭窄的塘基或者面积较大一些的渚相间的环境。基上有池杉、湿地松、樟、栗等树木,草本以白茅等鱼草与演替初期的田间杂草为主。渚上除了上述树木外,还有小片的水杉、柏与较大面积的蔬菜等栽培作物,其余为养鱼用草地以与废弃的农田。废弃的农田已开始自然恢复,已出现少量较典型的湿地生物群落和湿地环境,如一些渚上的芦苇荡和荻群落。但是,大多数地方仍为演替初期的田间杂草群落。湿地中间有集中的村落,也有少许零散分布的民房、树木等。河道蓝藻极少,硅藻门优势,其中梅尼小

11、环藻、月形短缝藻、针状针杆藻等所占比例高,绿藻也有一定比例,鼓藻类新月藻常见。此情况在其它水体中少见,说明灵江湿地河道水质并不差,这与水草多也有关系。(2)、生物种类现状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为灵江两岸的生物群落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有水生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类型。A、水生生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分布有丰富的浮游硅藻以与一些蓝藻、绿藻等藻类;漂浮和沉水植物有萍、满江红、金鱼藻、菱、苦菜、荸荠、浮萍、凤眼莲、莲、睡莲、水花生等。而水体中具有观赏性的是各种游泳动物如鲤鱼、鲫鱼、鳊鱼、草鱼、鲢鱼、鳗鱼、银鱼等。此外还有河虾、河蟹、甲鱼、河蚌、田

12、螺、螺蛳等。除了这些真正水生生物之外,还有一些主要以水生生物为食的水禽,如鸥、野鸭、鸳鸯、鸬鹚等,这些生物种类共同构成了灵江水生生物群落的格局。B、湿地生物群落主要有芦苇群落、水生群落等几种,除了芦苇和水花生常以大片面积分布外,其它漂浮、沉水或挺水植物所构成的湿地群落一般只是零星分布。主要种类有泽泻、灯心草、雨久花、水浮莲、莲等湿地或水生草本植物。还有适应湿生环境的池杉、水杉、湿地松、垂柳、栗等木本植物。部分陆地动物种类,如獐、黄鼬、穿山甲、刺猬、鼠类、兔、蛇等。同时还分布着许多湿地环境的特征生物,如田螺、泥鳅、黄鳝、河蟹、蜥蜴等。其中又以许多半栖息在湿地环境的鸟类最为引人注目,这类鸟类有鸥、

13、野鸭、鸳鸯、鸬鹚、白鹭、秧鸡等。其中野鸭、灰鹤等不少鸟类成群分布于湿地生镜。(3)、植物群落现状湿地较宽的基上主要为鱼草和田间杂草,窄基上主要为田间杂草,较大面积的渚上大多为农作物,只有少量渚已恢复湿地植被如大片的芦苇、荻等,岸边有小片的芦苇以与单丛与很小片的芦竹。沿灵江两岸各有50米左右保持较好的池杉林,有些小片林地以带状湿地松林、竹林、栗林和其它林地为主,分布在较宽的基上和田渚的边缘。灵江南岸一侧植被保护较好,以成片的栗林、桔林、杉林与旱地农作物为主。灵江北岸白马山、下山根一带因边上有变压站,区间布置有较多的电线杆,整个地块人为破坏比较严重,保护较好的为沿江防护林地段的池杉林。3、环境质量

14、概况三江湿地的原生环境是比较好的,宽广低平、视野开阔,地处偏僻,水体洁净,加之河岸、田野树木茂盛,空气十分新鲜。(1)、四季分明、气候温和;(2)、湖泊小气候温和舒适;(3)、风向稳定,风速较周围平原大;(4)、空气湿润、清新。4、水文潮汐概况本区海域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涨潮历时5个小时左右,落潮约7个小时,一个太阴日两潮(2425个小时),周期复始。历年平均高潮位在吴淞基面4米以上。多年平均潮差4米多。日不等现象十分显著,高高潮位与低高潮位差达2米以上。一般以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的高潮位为最高。年际变化,以间隔18年零7个月为一周期。月中有两次大潮汛、两次小潮汛。大潮汛出现在农历二十八到初四,

15、十四到十九日;小潮汛出现在农历的初八到十一,二十三到二十六日。开始涨潮渔民称为“超水”是在农历的十二到十三日和二十七到二十八日。开始退潮渔民称为“下五”,在农历的初五到初七,二十到二十二日。一天中也有两次涨落,两次落潮,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平潮时间。推算涨潮落潮方法:是按照农历初一、十五都是在正午十二点和午夜零点潮水涨足,再根据6小时涨潮和6小时退潮来计算,以后每隔24小时涨足的时间往后推0.8小时即可,由此就可估算出每天涨潮落潮的时间。 5、生态资源概况三江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按照风景资源类型特征分类,其风景资源可分为以下七类。A、水域景观水是区最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区的主要水域景观有:河流、河荡、潭池、沼泽、滩涂、溪流等。曲折多变的水道、迂回弯转的堤岛,形成了步移景异的水陆特色景观。河塘、滩池散步于上述河渠之间,岸线曲折、堤岛交融、旷幽结合。B、地貌景观特有的地貌景观以洲岛、岸陆为主,大面积的水体围合着星星点点的池杉岛,微微起伏的地形片植栗、柿、芦等树木花草,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岸陆景观,同时也成为飞禽走兽的栖息地。C、生物景观湿地岸堤、渚岛、田园均片植大量花木、芦苇,点缀着四季景观。D、诗词、碑刻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