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0.50KB
约10页
文档ID:429454690
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_第1页
1/10

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樟绿化苗木的术语和定义、芽苗和移植苗的生产、分级、检测,以及起掘、标志、包装和运输等环节的要求本标准仅适用于露地培育供园林绿化的香樟苗木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播种苗 seedling-plant     以人工播种的方法,在苗圃用种子培育的苗木3.2      芽苗 bud-seedling     具有3片~5片真叶,未经移植的幼苗3.3      移植苗 transplanting-plant    用芽苗经多次移植培育的苗木。

3.4     大苗 big seedling  胸径8cm(含8cm)~18cm的苗木3.5      苗龄 stock age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至移植后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组数字表示芽苗在原圃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苗如:    a)  1(0.25)-0  表示0.25年生芽苗,未经移植;     b)  1(0.25)-0.75  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培育0.75年;    c)  1(0.25)-0.75-1 表示2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第一次移植后培育0.75年,第二次移植后培育一年;    d)  1(0.25)-0.75-1-1表示3年生移植苗,移植三次,第一次移植后培育0.75年,第二次和第三次移植后各培育一年4 芽苗和移植苗生产4.1 种子采集和处理4.1.1 选择主干通直圆满、分枝高、树冠发达、结实多及无病虫害的25年生以上的优树采种4.1.2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待浆果果皮由青色变为紫黑色,且柔软多汁时采摘。

4.1.3  鲜果采摘后需立即处理,避免堆积发热而损伤种胚4.1.4  将鲜果浸水2d~3d,搓去果皮,洗净后拌细砂、草木灰或洗衣粉揉搓脱脂,再洗净、阴干种子4.1.5  处理好的种子需及时贮藏宜采用混砂湿藏于干燥通风的室内,方法按GB/T 6001附录C执行4.2 种子分级和选用4.2.1 种子质量分为三级分级标准按GB 7908—1999表1执行 4.2.2 宜选用Ⅰ级种子育苗 4.2.3 向外地调运的种子要经过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检验机构质量检验,并附质量检验证书格式按GB 2772—1999附录D执行4.2.4 在未确定种子调拨区域,或未进行引种试验之前,宜选用当地良种4.3  芽苗培育4.3.1 圃地选择4.3.1.1 宜选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微酸性壤土4.3.1.2  不宜选用连作地苗圃4.3.2 整地做床4.3.2.1  圃地浅耕,深度15cm~20cm,碎土,捡去土中草根等杂物,耙平做床床土混合30%的过筛河砂,床宽100cm~120cm,床高15cm~20cm两床之间设40cm步道,两床外侧各设一条宽25cm、深20cm排水沟,圃地四周设一条宽40cm、深30cm环通排水沟。

4.3.2.2  播种前苗床应消毒消毒后在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密封3d~4d后揭开,以备播种4.3.3  播种4.3.3.1 长江以南地区宜在1月底或2月初播种;长江以北地区宜在2月中旬或下旬播种将种子从砂中筛出,洗净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2h,再浸入40℃~50℃温水中自然冷却12h,重复2次~3次待种壳开始龟裂,种胚突起时取出播种4.3.3.2  撒播用种量2250kg/hm2播后用30%过筛河砂混合70%的过筛黄心土覆盖种子, 覆土厚度1cm~1.5cm覆土后苗床要适度浇水,并在床面盖草,上面再平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四周压实、密封4.3.4  苗床管理4.3.4.1  播种30d~40d后,种子萌动发芽,待胚芽出土1cm高时,将床面地膜及盖草揭除适度浇水,并喷洒农药灭菌防虫4.3.4.2  揭膜后,在长江以北气温较低地区,宜在苗床搭设高40cm~50cm的拱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防冻4.3.4.3   播种80d~90d后,芽苗基本出齐拱盖薄膜的苗床,应及时拆除拱盖物4.4  1年生移植苗培育4.4.1  圃地选择按4.3.1执行4.4.2  整地做床4.4.2.1  翻耕前宜用除草剂除草,其类别和使用方法按GB/T 6001附录D执行。

4.4.2.2  翻耕深度30cm~35cm,耕后打碎土块,捡去土中草根等杂物,撒施基肥,耙平做床4.4.2.3 栽苗前苗床应消毒4.4.3 芽苗移栽 4.4.3.1 长江以南地区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长江以北地区宜在5月中旬或下旬当芽苗高7cm~10cm、根长8cm~12cm,具有3片~5片真叶时,即可出圃移栽4.4.3.2 起苗前3h苗床浇一次透水起苗用起苗铲,先铲松苗根土壤,再用手轻轻拔出成捆包扎时对齐芽苗根部宿存种皮4.4.3.3 剪去成捆或单株芽苗根长的三分之一用小锄挖穴栽植,密度56株/m2,即行距25cm,株距6cm要求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栽正,浇足定根水整个圃地栽完后,灌水浸床1d~2d4.4.4 水肥管理4.4.4.1 根据气候和苗床干湿度,适时排灌水,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浇水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要浇透水 4.4.4.2 施肥宜在苗木生长旺盛期6月~9月施2次~3次追肥4.4.5 中耕除草4.4.5.1 中耕结合除草进行,中耕深度宜5cm以内4.4.5.2 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尽的原则人工除草在地面湿润时连根拔除使用除草剂宜在苗高达30cm以上时,其类别和使用方法按GB/T 6001附录D执行。

4.4.6 保温防冻长江以北等冬季寒冷苗木易受冻害的地区,宜对苗木采取保温防冻措施4.5  多年生移植苗培育4.5.1  圃地选择   培育2年~3年生苗宜用田地;培育3年生以上苗宜用土层50cm以上的山地壤土4.5.2  田土整地4.5.2.1  翻耕前宜用除草剂除草,其类别和使用方法按GB/T 6001附录D执行4.5.2.2  翻耕深度30cm~35cm,耕后打碎土块,捡去土中草根等杂物,耙平做床栽植1年生苗,床宽宜2m~3m;栽植2年及2年生以上苗,床宽宜4m~5m 4.5.3  山土整地4.5.3.1  清除林地杂灌草,归堆后炼山4.5.3.2  坡度在15º以下的山地宜全垦;坡度在15º~25º的山地宜带垦或穴垦4.5.3.3  根据地形和周边环境,规划建设防火林带4.5.4  苗木移植4.5.4.1  宜在春季苗木芽苞萌动前后移植冬季少霜冻和雨量较多的地区,宜在冬季移植4.5.4.2  1年生苗可裸根移植;2年及2年生以上苗应带土球移植4.5.4.3  苗木栽植密度根据培育目标不同而不同,其密度按表1执行                       表1 香樟苗木栽植密度苗龄/年独干型多干型株/667m2株距/m行距/m株/667m2株距/m行距/m112000.51.06300.81.233001.02.01501.62.451502.02.0503.04.05以上根据苗龄及培育目标根据苗龄及培育目标4.5.4.4  移植前按栽植密度挖穴。

1年生苗穴口直径50cm,穴底直径40cm,穴深40cm;2 年生苗穴口直径60cm,穴底直径50cm,穴深50cm;3年生苗穴口直径70cm,穴底直径60cm,穴深60cm;3年生以上苗根据苗龄及树体大小确定植穴规格4.5.4.5  植前穴内施足基肥,肥料上面覆盖厚3cm~5cm表土4.5.4.6  栽植1年生裸根苗,要求根系舒展,栽正,栽后踏紧穴土,浇足定根水;栽植2年及2年生以上带土球苗,要求栽正,栽后夯紧穴土,浇足定根水4.5.4.7  1年生苗宜截干栽植,其方法是栽前或栽后截去距地面高3cm~5cm以上的主干4.5.4.8  截干苗萌芽枝高15cm时,培育独干型苗木,应选留1根生长最健壮的萌芽枝,除去其余萌芽枝;培育多干型苗木,应选留2根以上生长健壮的萌芽枝,培育丛生干4.5.4.9  培育大苗应修枝整形修枝规则如下:    a) 独干型苗木:分枝处不低于主干距地面高1.2m,剪去分枝处以下的全部分枝;    b) 多干型苗木:分干处不超过主干距地面高30cm,剪去各分枝干距干基高1m以下的全 部分枝;    C) 保留主梢和树冠部位粗壮骨干枝,剪除过密细小侧枝 4.5.5  水肥管理4.5.5.1  用田地栽植的苗木,其水肥管理按4.4.4执行。

4.5.5.2  用山地栽植的苗木,如遇长期干旱,需浇水保苗移栽后1年~2年,每年6月~9月穴施追肥2次~3次4.5.6  中耕除草4.5.6.1  宜在苗木生长高峰期及干旱季节来临前进行移栽当年全垦或穴垦2次~3次,以后每年全垦或穴垦1次~2次,直至郁闭4.5.6.2  宜使用除草剂除草,其类别和使用方法按GB/T 6001附录D执行4.6  病虫害防治4.6.1  病害防治 4.6.1.1  常见病害有白粉病(病原菌Uncinula polyfida)、黑斑病(病原菌Elsinoe cinnamomi)、黄化病4.6.1.2  防治方法按表2执行 表2  香樟常见病害防治  病害名称              危害症状防治方法白粉病多发生在苗期和幼林期,发病初期,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后蔓延到整个叶片,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注意苗圃卫生,发现少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用0.3度~0.5度波美石硫合剂,7d~10d喷洒1次,喷洒3次~4次黑斑病多发生在芽苗期,发病初期芽苗叶片腐烂发黑,并向幼茎和根部蔓延,严重时全株腐烂死亡播种时做好种子、苗床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d~10d喷洒1次,喷洒2次~3次。

黄化病一种缺铁性生理病害,多发生在土壤和水质呈碱性的地区发病初期叶色由绿变黄,叶面有乳白色斑点,严重时叶色变白、枯死注意苗床土壤酸碱度,提高植株铁的含量,宜在土壤中撒施硫磺粉较大径级苗木,在干基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溶液,在主干注射15g硫酸亚铁、50g尿素、5g硫酸镁与1000ml水的混合液,叶面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4.6.2  虫害防治4.6.2.1  常见虫害有樟梢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樟巢螟(Orthoga achatina)、樟叶峰(M。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