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语录关于命运:1、生而为魔,那又如何如果命运不公,我便和它斗到底!2、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3、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是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4、三年是短了点,不过我也玩的挺开心的,今天是我生辰宴,都不准哭哦!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5、一生中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不多呀!关于友情:1、“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你也是我唯一的朋友”2、其他人不来都无所谓,就你不能不来!3、“白白搭上一条人命,你傻不傻?”“不傻谁和你做朋友!”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互为对方的另一半关于成见:1、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2、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3、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4、我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走着瞧!5、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6、枉你一个灵珠活得还不如我这个魔丸!关于生活态度:1、生活你全是泪,没死就得活受罪,越是折腾越倒霉,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来来回回千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
2、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吃七八个,吃完就拉屎,拉屎上茅房,发现没有纸1、讲好中国故事 展示文化魅力张漫子、张喆喆近来,首部中国IMAX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五天就突破国产动画电影内地票房纪录不久前在北京故宫举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也因该项目申遗成功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在中国神话故事和古代遗址发现基础上打造的这些文化精品,由于它们在考古及文化创意方面的新发现、新创造和新包装等,而成为令人瞩目的热点文化现象作为神话故事和传统动画电影中有知名度的人物,哪吒向来以少年英雄的形象示人,而新版“魔童哪吒”一反常态,长着鲨鱼齿、神情叛逆,有些玩世不恭,这缘于他本该成为“灵珠英雄”的命运被改变,不凑巧投生为“混世魔王”,但他不认此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勇敢地进行抗争;加上特效密集的对打场景,30秒一镜到底的镜头运用,以及如梦如幻的山河社稷图、太乙真人的神奇毛笔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了色彩良渚古城遗址不久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取得这一成果,首先得益于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从玉器、大墓、祭坛,到城市、宫殿、水利工程;其次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这一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建立了古城遗址公园和相关博物院;之后是将其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人们不仅可实地参观位于杭州郊外的这一古城遗址,而且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和一系列动漫作品,了解见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良渚文化;另外,还可以通过“魔童哪吒”这样的动漫形象,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张力和创新空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化宝库,为后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意源泉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到良渚古城遗址的备受关注,表明对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题材进行挖掘和创新,可以在做大文创产业的同时,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2、从“最丑哪吒”开始,期待国产动画开启“封神宇宙”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首周末破7亿的成绩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燃爆”“炸裂”“惊艳”等各种溢美之词都难以形容网友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谁能预料,“史上最丑哪吒”居然刷爆网络,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见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从年初发布的预告片被质疑太丑,到点映场口碑爆棚,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走向正如“最丑哪吒”一样,遭到了白眼,经历了争议,承受了嘲讽,但电影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凑合理的节奏、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巅峰的视觉效果,最终打破了成见,换来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打破成见“逆天改命”,是打动众多网友的根本所在, 也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魂之所系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不管是“剥龙筋、扒龙皮”“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故事,还是混天绫、风火轮、乾坤圈等法宝,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从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起,哪吒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自此之后所有影视作品中的哪吒都一脉相承,他浓眉大眼、剑眉星目,他替天行道、斩妖除魔对如此有群众基础的形象进行“颠覆性”改编,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事实说明,没有什么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剧情合情合理、人物立体丰满、符合时代特色、能引起共鸣,打破成见的改编也是好改编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在制作水准上一直差距较大值得称赞的是,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人的不认命不服输,也见证了国产动画电影在逐渐崛起一句“孙悟空、二郎神、姜子牙值得大拍特拍,如果能开启封神宇宙,谁看漫威是鼓励,是期待,更是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动画满满的自信和底气当然,真正的自信与底气来自于清醒的自我认知,几部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代表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水平已经世界顶尖,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所说,“当大家不说国漫崛起的时候,它就真崛起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背后有无数艰辛,2年打磨剧本、3年制作,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动画电影要成为产业,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曾经,迪士尼制作改编《花木兰》是中国人的痛今天,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流浪地球》被外媒盛赞是改变科幻电影局面的力作,《我不是药神》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这些都见证着不同题材的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制作在不断缩短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底蕴深厚的中国神话故事做支撑,有中国动画电影人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可期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们可以开启“封神宇宙”,媲美梦工厂、皮克斯、迪士尼3、从《哪吒》看“熊孩子”标签不能随意贴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看哪吒成为不少家庭暑期的必备活动不少家长表示,电影深刻地展示了教育之道,尤其是针对“熊孩子”的教育经影片中李靖夫妇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哪吒这个“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满满的“育儿干货”引人深思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魔丸”降世,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自己是“坏角色”。
他是个“孤独的熊孩子”,所有人视他为妖怪,没人愿意跟他玩既然你们都把我当妖怪,那我就当妖怪给你们看每次闯了祸,他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像不像我们周围被父母、师长贴上标签的“熊孩子”?不少父母在催孩子奋进的路上焦虑不已、疲惫不堪为了鞭策“熊孩子”上进,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很多家庭都信奉攀比式教育,挂在父母嘴边的口头禅常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孩子从小就被要求着“人比人”,做最好的那一个 让我们先给“别人家的孩子”画一幅画像:“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奇特的生物,是自己孩子仰望的存在,他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乖巧听话,才艺不凡……谈到自己孩子,一些父母则往往扮演着类似电影里“陈塘关百姓”的角色,经常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给孩子扣上一个个不太雅观的帽子 这种攀比式教育的美好愿望是打造理想的孩子,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你不够优秀”的心理暗示,伤害孩子的自尊其真实的效果往往是在“别人家的孩子”光环的阴影之下,不敢大步前进,畏手畏脚,低估自己的进步,对自身缺乏肯定家长带着焦虑情绪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的负担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听到的多是不爱学习、不乖巧、成绩太差等负面评价,长此以往,他还能正确地认知自己吗? 在不少家庭里,自由和爱经常成为对立的矛盾两面。
父母常常会下意识地以爱之名责怪、约束孩子,“批评你是为了你好”“跟人家比比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类,而孩子大抵也在行动上、或者内心深处抗拒这种约束,他们会感觉父母的期待多于对自己的爱不少父母在遭遇孩子这种抗拒时也会暗暗伤心,鞭策孩子奋进难道有错吗? 严格要求孩子是为了他将来在社会有立足之地,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朴素的出发点,哪怕自己的教育方式违背教育规律,也是一个容易被谅解的理由 其实,当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首先应该改变的是父母,很多家长不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一味地责怪孩子,动辄给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这是教育无能的表现贴合时代语境的新版哪吒,让人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很多孩子、家庭甚至自己的缩影愿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面对有点“熊”的孩子,都能像影片中李靖夫妇一样,学会包容与理解,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对孩子多一些认可,这样的信任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愿每个不完美、甚至充满缺点的孩子,都能沐浴着爱的光芒,让父母的信任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力量,成长为自己心中的英雄4、“另类”哪吒引教育反思:善待“孤独的熊孩子”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另类”哪吒收获共鸣,打破成见的“不认命”催人奋进。
影片虽取材于神话,却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哪吒身上“孤独的熊孩子”身影,更是引发了教育反思专家点评,期待更多好作品进入孩子的“屏幕”世界,让新生代爱上老英雄 “另类”哪吒霸屏暑期档 7月26日,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首映,成功引爆暑期档上映当日票房超2亿元,上映10日票房破20亿元 专家分析,产生上述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动漫市场培育趋于成熟,观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二是在中国神话基础上做了贴合时代语境的改编,体现了中国动漫电影少有的高超叙事能力三是严肃幽默的均衡表达和节奏的成熟处理,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 新版哪吒以“魔童”形象出世,齐刘海、黑眼圈、鳄鱼牙,暴躁易怒、顽劣不堪,时不时编首打油诗吐槽众人然而,这样一个“另类”形象却吸粉无数 8月3日和4日恰逢周末,记者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的影院看到,前来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众普遍以亲子家庭为主80后”父亲朱先生说,“哪吒”是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的英雄,希望儿子也能喜欢,之前看到网上好评如潮,所以心里期待值很高 “现在的孩子,总觉得大人不理解自己,但在新版哪吒身上找到了共鸣我们家娃看完电影后,像追星一样崇拜这个英雄杭州7岁女孩妈妈胡女士说。
看完电影后,儿子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能像哪吒的父亲那样,我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杭州12岁男孩父亲严先生说 哪吒里的教育经 不少老师家长表示,电影深刻地展示了教育之道,尤其是针对“熊孩子”的教育经 “看完电影,朋友圈里很多家长都在反思,应该如何做父母不得不承认,电影中哪吒的父母和师父太乙真人,是一个配合得当的教育团队,尽管他们也不是做得十全十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信任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力量,不要强求孩子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上海家长王尧说 “原本以为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谁知自己还收获了来自李靖夫妇的‘育儿干货’8月3日走出北京芳草地卢米埃影城的“80后”妈妈于爽说,不同于老版中哪吒父母的性格设定,此版李靖夫妇的形象塑造更贴合当下的教育实际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园长汪瑾说,电影为何能让那么多家长有感触,是因为它体现了教育的两个重要性:一是父母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因为孩子的“与众不同”而嫌弃或放弃;二是一个好的师父(老师)的重要性,要接纳孩子的天性,然后因势利导 与此同时,影片反复强调了教育的规则和边界意识负责守护结界的士兵,父母吩咐命令哪吒‘不要出门’,太乙真人的金刚圈,都是规则和边界。
汪瑾说,要教育好一个“熊孩子”,必须给他设定不可逾越的边界,让孩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久而久之转化为他内心认同和坚守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