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鲁教版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3KB
约5页
文档ID:418637926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鲁教版_第1页
1/5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 课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课型:问题导读课 日期: 【导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2.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导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主旨2.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导学难点】理解“影子”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诊断补偿·学习目标·学习导航·当堂达标测试】模块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策略创设情境、呈现目标2-3分钟根据(课程标准/学生/教材)设置适合该班学生的层次性的三维目标【导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2.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上课开始介绍我是XXX组组长,我们组的口号是…………我们一定要做到…………(齐喊并读出本节目标)诊断补偿5-7分钟【预习导引】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①注音:哞 mōu  酥 sū  蔷薇qiángwēi  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孪生luán  泥泞nìng②解词: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2.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②.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3.在文中圈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含义尽可能多的人上展区做,然后群学讨论,教师出示答案,没问题就过限定独学、群学的时间学习导航25-28 分钟学习导航25-28 分钟【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人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那里有诗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还有等待我们结识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爱的奉献》,创设温馨情境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把能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在书上用横线标出如: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b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 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三、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语言美 1.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让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彩虹”、“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2.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从个人角度例析美的语言,不求一律例如: ①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②叠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等 ③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④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⑤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3.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题 [讨论]:结合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 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自研自探,独学后群学讨论,做好展示分工后,互动展示教师精讲建议把自己归纳总结的可提前印好讲完后下发给学生)展示形式: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树、情景剧、辩论赛、编顺口溜、三句半、朗读比赛等补充质疑要求:1、本组不同于其他小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本组不同于其他小组的展示形式整节课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气氛,不要吝啬掌声达标检 测8-10分 钟当堂检测1.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彼岸:实指河的对岸,结尾处的“彼岸”还含有比喻所向往的境界屈从: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违背本意,勉强服从2.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是什么?有钱人——金钱; 有权的——权力;大力士——武力; 作家——真情实意3.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因为作家的一声长叹,包含了他的真情实意4.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暮色已浓,作家又冷又饿,想到妻儿还要待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饭,他一阵心酸,饱含真情长叹了一声这说明创作中的真情实意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5.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 ——旨在说明作家给予读者的应该是真情实意。

6.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回答)——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7.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 ——结构上前后呼应,内容上深化了主题四、总结: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一个盲孩子,由于受到来自多方的关爱,获得了光明,获得了幸福;一个没有生命的影子,因为关爱他人,最终也获得了生命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童话1.分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侧重基础面向全体,选做题侧重能力面向尖子生 2.不求量大但求练透3.尽可能多的人上黑板,限时到后,直接出示提前印好的答案有时间就把出错多的讲一下,没时间就看答案目标反思让我们带着美的体验,去抒写心中那永恒的“爱”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