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1776662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最喜爱的说明文浅尝大自然的语言 虽然我执教时间并不长,但在我有限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我的学生们大多都讨厌学习说明文,觉得说明文枯燥无味。但是,他们对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却情有独钟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为什么呢?就这个问题,我和许多学生一起探讨过。原来,令同学们最喜爱这篇文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亮丽迷人的题目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标题,将物候现象传递出来的信息比拟为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能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住读者,激发读者的兴趣。二、最美的修辞有一次上课,我问全班同学:“你们最喜欢这篇文章的什么特点?”有个同学立即“挺身而出”:“她有最美的修辞说明文中语言最美的一篇!”顿时,班内

2、掌声雷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赏析了这篇文章的最美的修辞。例如:第一段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第一句的“沉睡”“苏醒”是拟人手法,显得亲切动人。“萌发”,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用词典雅。“渐渐”,准确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拟声词“簌簌”,形

3、象地模拟了落叶的声音,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奇景。“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仿佛未卜先知,能察觉寒冷将要袭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主动躲了起来。“北雁南飞”“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又如一个个电影镜头,典雅,生动,富于表现力。“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寥寥几字,把自然界的生死轮回一览无余。如果说第一段运用的拟人修辞,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第二段也不逊色。“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精练、雅致,文气扑面。这段中,作者把大自然传来的信息,用“杏花”能“传语”、“桃花”在“暗示”、“布谷鸟”“歌唱”来表示,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而且,作者把这一系列的物

4、候现象比作大自然语言,比喻的运用,把抽象的概念写得十分形象,通俗易懂。修辞美妙,词语极富变化,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三、最清晰分明的脉络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作者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的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又告诉读者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接着列举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知识,不但全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还显得亲切、通俗易懂。四、合理的说明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

5、最次。前三个因素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这种又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又被作者逻辑性极强的排列在一起,不但不单调乏味,相反,极易让读者理解。文章最后两段,“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按由主到次、由重到轻的逻辑顺序排列,突出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让读者容易理解、接受。此外,第二段的排列顺序、说明语言也较为合理。一般情况下,杏花开得比桃花早,因此,作者把“杏花”“传语”放在“桃花”“暗示前面;杏花桃花都是植物,布谷鸟是动物,所以,作者把“布谷鸟”一句放在后面。这样的语序,也体现了作者组织语言的合理性。五、最准确的说明语

6、言。“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中的“许多”“只”“就”,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许多”说明数量有范围,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这样一概而论,不符合实际。“只”字说明相隔较小。“就”字表示冬天与夏天紧接,物候变化、季节更替快。“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中的“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个状语限制了范围,表意十分严密。另外,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也增强了这篇科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使读者在兴趣盎然中懂得了科学道理。总之,这是一篇同学们最喜爱的说明文。越咂摸,越耐人寻味;越品读,越爱不释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