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群文阅读”理论构架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38KB
约8页
文档ID:410966920
“群文阅读”理论构架_第1页
1/8

群文阅读”理论构架一 提出(一)概念源流1. 日本 群书阅读2. 港台 多文本阅读3. 江浙 多篇课文的教学、多本书的阅读(二)背景1. 当前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阅读力水平)2. 时代发展对阅读教学提出新要求(新的阅读形态特点)3. 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问题、要求)(三)政策导向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3. 重庆地区:《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其他地区:各地基础教育政策(四)“群文阅读”进入语文课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 理论研究 (前沿,引领语文课改潮流)2. 与课内结合、课外延伸的实践价值二 基本思想1. 群文阅读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 群文阅读拓展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3. 群文阅读向学生阐释“求胜解”和“不求胜解”;4. 群文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阅读力水平三 “群文阅读”概念(一)广义:阅读形态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 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

二)狭义:教学形态在儿童阅读推广事业中是一种阅读理念;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 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在课堂上表现为“群 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外表现为“群文阅读综合实践活动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某个议题选择一组若干篇符合教 学需要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学生 通过对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讨论来建构意义,实现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四 理论依据(一) 阅读的建构—统整模式(二) 读者回应理论和阅读交易理论(三) 文本互织理论(文本互摄)(四)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另,我们认为:① 儿童语言的发展首先取决于信息的摄入;② 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来自阅读的体验感悟;③ 进行文本之间的连结是阅读学习的关键能力;① 儿童需要认识一个完整的世界才能养成健全的人格五 “群文阅读”场景(一) 学校 “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二) 家庭 亲子活动中的“群文阅读”(三) 社区 社会生活中的“群文阅读”六 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一)基本形式一篇带多篇多本一本带多篇多本(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群文阅读”1.基本课型(均有课标依据)①告知议题的“群文阅读” ②寻找议题的“群文阅读”③问题指向的“群文阅读” ④完全开放式的“群文阅读”(其他) 3.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的多元阅读资源4.教学过程:四种课型的课时安排、每种课型的操作程序……5.教学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七 “群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标准:内在逻辑关系 → 议题 → 大原则;以教材为基础,整组多元课外阅读资源(主要来源为优质阅读素材,如传统经典、 优秀报刊杂志和书籍等),尤其注重非连续文本的选择,组织方式:(一)教材中课文的整组1. 单元整体2. 跨年级、跨单元整组(二)课文与课外文本资料的整组1. 以一篇或若干篇课文为中心,补充课外文章2. 以一单元主题为中心,补充课外文章3. 以课文或单元为中心,补充整本书阅读(三)课外文本资料的整组1. 按议题组织一群文2. 按议题组织相关文章与整本的书3. 按议题组织群书的阅读八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一般流程(一)基本课型①告知议题的“群文阅读”a 由文本带出议题(质疑)b 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信息摄入前的讨论)c 对一组文章的阅读(速读、略读,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d 文学圈式的小组讨论(信息摄入后的讨论)e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讨论(调动与生活实际的连结)f 建构该议题的意义(引发思考,提供论据)g 学习课外自主学习(对课堂上的某篇精读,或阅读推荐书目、篇章)(二)基本课型②寻找议题的“群文阅读”a 教师组织学生对某组文章阅读(教师不做导读,学生自主阅读)b 文学圈式的小组讨论(自主阅读后同侪间的讨论,合作性学习)c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讨论(调动与生活实际的连结)d 寻找该组文章内在逻辑关系(探索性学习,可能不唯一)e 建构该议题的意义(引发思考,提供论据)f 延伸活动(课后精读或学生自由补充新的同议题文本)(三)基本课型③问题指向的“群文阅读”a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b 师生共同确立议题(明确需完成任务及目标)c 教师提示可供阅读的“一级资料”(工具书等)d 学生查阅“一级资料”,同侪讨论(已解决问题、未解决问题)e 教师引导学生可查阅的“二级资料”(相关文本)f 学生查阅“二级资料”,同侪讨论(已解决问题、未解决问题)g 查阅资料 vs 同侪讨论循环,直到解决问题(教师把握实际情况)h 延伸活动(学生课后从所有查阅资料中整理该议题相关内容)(四)基本课型④完全开放的“群文阅读”此处的文本被看作是一切有信息意义的符号的集合,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物 件等,形式除了以上几种外,可更加多元、不拘一格。

九 群文阅读推广性实验分为三个层次:① 阅读实验基地 ② 阅读实验学校 ③ 阅读播种人申报联系方式:树人教育研究院科研中心 王老师 2670625817@.com十 群文阅读衍生产品(一)网站建设“群文阅读”论坛、课例、素材等;“群文阅读”教育资源库(二)教材研发可以日常教学的校本教材;《爱上阅读——群文阅读校本教材》(三)其他产品教学光盘、有声图书、优质课例、实录、文集、教学设计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