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含理解性默写及其答案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51KB
约13页
文档ID:408766355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含理解性默写及其答案_第1页
1/13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1.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题解】: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1〕,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注释】〔1〕征铎:行车铃〔2〕槲、枳:皆树名是山中野生灌木或乔木 〔3〕杜陵:在长安城南,见前注,此处代指长安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也是代指长安 【解题】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亦称楚山传说汉初“四皓”隐居此处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未年诗人离开长安时 【简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愁旅而思乡的情感,章法构思皆是标准的律诗模式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联的成功诗人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诗人将十个名词,一一对应,一气排开,形成一联句式新奇而从总体看,这一联在诗中,又不是诗人刻意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书所见,它是行人对景物的一种条件反射,而这也只能是愁旅者的反应,因而,它又体现了诗人苦旅旅之感在这一幅山中早行图中,行人之心与路途之景交汇在一起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驿站[更著]又加上[一任]任凭,不在乎[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碾]轧碎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在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诗人不幸遭遇的形象化全词用清俊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梅的品格、姿态,隐喻表达了诗人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

陆游特别喜欢梅花,《剑南诗稿》中咏梅的诗很多,笔者未作精确的统计,凭印象也在百首以上故他对梅的精神气质有深刻的理解本词遗貌取神并未对梅花作正面的描绘,只写了她的一种神韵,一种品格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5.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发现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脸上生笑 6.浣溪沙 苏轼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7.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今译1】 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燎绕在金兽炉口,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百无聊赖中又是重阳佳节,玉枕纱帐,半夜时候,已觉凉意浸透黄昏后,在赏菊的东篱饮酒,只觉阵阵幽香飘漾在衣袖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忧,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露出个人儿来,比菊花还瘦今译2】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山东省历城县)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词人 【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 【内容评析】:词的上片写作者在这里的山巅登楼远眺,他所日夜想要恢复的中原之地,却全然望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北固楼前的满眼风光南北的交争,列朝的兴亡,这种永无休止的变化,正如奔腾东流的长江之水一般这是作者囊括了时间和空间的全局,从宏观上发出的一种感慨 京口是三国孙吴一度建都之地,吴主孙权年轻时便已做了统帅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还在不停地出战争雄与他对阵的尽管是曹操、刘备那样的一世之雄,他也满不在乎终令曹操也不能不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如今南宋也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相比的呢? 本篇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大处落笔,视野开阔,气势宏伟。

三问三答,自相呼应用典自如,贴切无痕 【难词注释】:兜鍪:战士的头盔,词中指代战士 9.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译文】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萧疏的草,水萦纡,到现在遗留的仇恨象烟雾一样. 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10、《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喇叭,锁哪,吹出的曲调短小,可是声音很大宦官们坐的官船来来往往,多得像乱麻,全都倚仗着你来抬高名声身价士兵听了士兵发愁,老百姓听了老百姓害怕,哪里去分辨什么是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课外古诗词》习题一 《观刈麦》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悯农》 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