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一语文必修 第二单元《短歌行》导学案主笔:满翠清 审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2.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3.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 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2课时教学要点:1.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2.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 自学检测1.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2.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作为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唱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3.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4.字音衿jīn 呦yōu 掇duō 陌mò 阡qiān 讌yàn 匝zā 哺bǚ二、 设问导读(一)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 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疏通句意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何以解忧(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契阔谈宴(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雀展翅向南飞去)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好几圈,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2、诵读体会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合作朗读完全诗评价标准:朗读流畅、衔接自然、富有感情(二)问题研究赏析“忧思”的内涵1、这首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上阕中“忧思难忘”中诗人“忧”的是什么? 人生短暂2、下阕“忧从中来”诗人 “忧”的又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谈谈功业未就贤 才难得 3、 诗末使用典故“周公吐哺”,意在说明什么?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从此可以看出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结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5、除了“周公吐哺”诗歌还有哪些典故,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用典的作用:(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2)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6、诗歌中哪些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罗列出来并说说它有何含义譬如朝露”比喻人生短暂,“明明如月”将贤才比作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二句,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三、巩固练习1、背诵全诗2、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阴险、奸诈、残暴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结合这首诗的学习谈一下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100—200字) 一、 课堂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二、 师生互动(一)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 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疏通句意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何以解忧(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契阔谈宴(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雀展翅向南飞去)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好几圈,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2、诵读体会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合作朗读完全诗二)引导鉴赏赏析“忧思”的内涵1、这首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上阕中“忧思难忘”中诗人“忧”的是什么? 人生短暂2、下阕“忧从中来”诗人 “忧”的又是什么?功业未就 贤才难得3、 诗末使用典故“周公吐哺”,意在说明什么?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从此可以看出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结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5、除了“周公吐哺”诗歌还有哪些典故,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用典的作用:(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2)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6、诗歌中哪些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罗列出来并说说它有何含义譬如朝露”比喻人生短暂,“明明如月”将贤才比作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二句,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三、 课堂小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四、 布置作业 同学生活动三(巩固练习)。